[实用新型]前稳定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0477.4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9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系统部件,具体是一种前稳定杆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高速转弯和在颠簸路面时,汽车车身会产生很大的横向倾斜和横向角振动而导致车辆的舒适性差。汽车的前稳定杆作为汽车底盘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调整车辆的侧倾状态,提高车辆驾驶的操作稳定性,提高车辆高速行驶时转向的稳定性。汽车前稳定杆包括呈U形的稳定杆总成1、稳定杆固定夹块2、前稳定杆吊耳总成3、前稳定杆三角支撑4、橡胶套5,所述的稳定杆固定夹块2内侧夹紧橡胶套5左右对称活套在稳定杆总成1的底部表面,所述前稳定杆吊耳总成3下端铰接于稳定杆总成1的两端端部,所述前稳定杆三角支撑4的顶角铰接于前稳定杆吊耳总成3的上端,所述稳定杆固定夹块2和前稳定杆三角支撑4上均设有若干可以与车身固定连接的螺孔9。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加汽车行驶的平稳性,提供了一种前稳定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前稳定杆装置,包括呈U形的稳定杆总成、稳定杆固定夹块、前稳定杆吊耳总成、前稳定杆三角支撑和橡胶套,所述的稳定杆固定夹块内侧夹紧橡胶套左右对称活套在稳定杆总成的底部表面,所述前稳定杆吊耳总成下端铰接于稳定杆总成的两端端部,所述稳定杆固定夹块和前稳定杆三角支撑上均设有若干可以与车身固定连接的螺孔,所述前稳定杆三角支撑的底边上一侧设有外伸轴,所述外伸轴的表面包覆有衬套,通过螺栓铰接于前稳定杆吊耳总成的上端内侧。
前稳定杆三角支撑通过外伸轴铰接于前稳定杆吊耳总成的上端内侧,使得前稳定杆与车架固联更加稳固,大大提高了转弯时的平稳性,获得更好的舒适性的同时,其操作性和稳定性并没有下降。
具体使用时,稳定杆固定夹块与车桥固定连接,前稳定杆三角支撑与车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实现抑制车身侧倾的作用,可大幅的提高整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解决了865直通梁的安装和连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稳定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稳定杆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稳定杆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1-稳定杆总成,2-稳定杆固定夹块,3-稳定杆吊耳总成,4-前稳定杆三角支撑,5-橡胶套,6-外伸轴,7-衬套,8-螺栓,9-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前稳定杆装置,包括呈U形的稳定杆总成1、稳定杆固定夹块2、前稳定杆吊耳总成3、前稳定杆三角支撑4和橡胶套5,所述的稳定杆固定夹块2内侧夹紧橡胶套5左右对称活套在稳定杆总成1的底部表面,所述前稳定杆吊耳总成3下端铰接于稳定杆总成1的两端端部,所述稳定杆固定夹块2和前稳定杆三角支撑4上均设有若干可以与车身固定连接的螺孔9,所述前稳定杆三角支撑4的底边上一侧设有外伸轴6,所述外伸轴6的表面包覆有衬套7,通过螺栓8铰接于前稳定杆吊耳总成3的上端内侧。
具体制造时,所述的稳定杆总成1是采用50CrVA弹簧钢制成的,所述的前稳定杆吊耳总成3以及前稳定杆三角支撑4均采用球墨铸铁QT500-7,增加了前稳定杆装置的刚度,减少车身的倾角。所述的衬套是采用尼龙(PA-6)制成的,减小了稳定杆刚性冲击,且使前稳定杆吊耳总成3与前稳定杆三角支撑4连接紧密。
对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0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扣套装雨衣
- 下一篇:平衡悬架及汽车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