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弯分离式组合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0737.8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1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尚英;李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压弯分离式组合。
背景技术
柱是工程中承受压力的一种重要构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结构形式的发展,柱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按柱所受的作用力位置可分为轴心受力柱(拉、压)和偏心受力柱(拉弯、压弯),按组成材料柱可分为钢材(型钢、钢板、拉索及钢筋)、钢筋混凝土、砌体和组合材料等。在实际工程中,柱结构不可避免会处于受压和受弯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将面临失稳和承载力两种形式的破坏,此时,柱若为型钢构件,在压弯组合受力状态下将易发生局部或整体失稳先于钢材承载力,造成结构材料浪费,若为钢筋混凝土柱,在压弯组合状态下,要么发生受拉破坏,要么发生受压破坏,导致钢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难以实现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优势均得到有效使用。
目前,钢管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构件。
钢管混凝土柱由钢管和灌筑于其内的混凝土构成,钢管的套箍效应使内部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其承载力远超过钢管和混凝土单独作用之和,但在弯矩作用下,目前对钢管混凝土截面的极限弯矩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甚至存在一些分歧观点,没有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的结论。钢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或板的连接时,对连接件的要求较高,必须要求其尽可能将连接力传递到核心混凝土中,从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型钢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柱)是在混凝土内设置型钢构件作为内部骨架。在弯矩所产生的拉应力作用下,柱外表面混凝土易出现裂缝,既不利于结构耐久性,同时也影响结构外观。内部型钢构件应变通常高于混凝土极限应变,外部混凝土出现裂缝并失去作用剥落后,内部形成类似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模式,并且型钢构件在压力作用下易发生压曲,造成局部或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使得型钢混凝土内的型钢受力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带来材料严重浪费。型钢与混凝土属于两种不同材料,其连接构件的设计与施工质量要求严格,进而影响工程极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弯分离式组合柱,有效地解决柱的压弯组合承载力问题,避免现有结构所带来的缺陷,在保证安全、经济、实用及美观的前提下,可实现结构的最大综合效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压弯分离式组合柱,包括由钢管和灌注于其内的核心混凝土所形成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其特征是:所述钢管混凝土构件外对称设置有沿钢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型钢构件,型钢构件与钢管形成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柱的压弯承载力问题,综合已有柱结构和材料的受力优势,运用简单的应力叠加原理,给出压弯分离式组合柱的结构形式,确保了结构的安全可靠;从结构受力着手,针对力的性质配以最佳材料和结构,将柱所受的作用分离,分由不同的构件承担,从而大大提高了截面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了材料各自的受力优势,节省了材料,工程安全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构合理,力线简单明确,从受力的角度完全避免了旧有技术方案在处理柱受弯时的问题,技术方案简单高效可行;灵活处理已有柱结构和材料的组合,理论简单,施工操作便捷,省材高效的实现了柱的压弯承载力问题;安全、实用、经济、可行,有效解决了柱的压弯承载力问题,可使该类工程问题实现最佳综合效益。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弯分离式组合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钢管10、核心混凝土11、第一型钢构件21、第二型钢构件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压弯分离式组合柱,包括由钢管10和灌注于其内的核心混凝土11所形成的钢管混凝土构件,所述钢管混凝土构件外对称设置有沿钢管10长度方向延伸的型钢构件,型钢构件与钢管10形成固定连接。该构造采用钢管混凝土和型钢构件的组合形式,在受力状态上则处于压弯分离式,弯矩由型钢构件承担,压力由钢管混凝土构件来承担,整个柱截面的应力为纯弯和轴压的线性叠加,这样同时避开了型钢易压曲失稳和钢管混凝土极限弯矩不定的缺陷,有效发挥了其各自的受力优势,结构传力路径明确。另外,钢管混凝土构件外部为钢管,施工中只需将型钢构件与之焊接,操作便捷可行,也有效避免了不同材料连接件的设计及施工问题。
本实用新型无论从安全、实用、经济还是施工上,均比已有现有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0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不锈钢防水防沙屋面
- 下一篇:一种陶板幕墙及陶板的装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