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测量磁致伸缩材料弹性模量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490786.1 申请日: 2011-11-30
公开(公告)号: CN202362277U 公开(公告)日: 2012-08-01
发明(设计)人: 高学绪;李明明;牟星;李纪恒;包小倩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9/07 分类号: G01N29/07
代理公司: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代理人: 刘淑芬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超声 测量 伸缩 材料 弹性模量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性能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测量磁致伸缩材料弹性模量的装置,特别是利用超声测量磁致伸缩材料室温到高温下的弹性模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般的纯金属或无相变的合金,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膨胀,弹性模量降低。但磁致伸缩材料,由于磁致伸缩效应,弹性模量会出现反常温度特性。因此,磁致伸缩材料可应用为恒弹性合金、低膨胀合金等精密合金,所以,精确测量磁致伸缩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弹性模量对于该材料作为精密合金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测量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静态测量法,即应力应变法。该方法的测量精度低,其载荷大小、加速度等都会影响测试结果,由于受弛豫过程等的影响,不能真实地反映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不能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弹性模量,对脆性材料无法进行测量。

一类是动态测量法,它是在试件承受交变应力产生很小应变的条件下,利用试样的固有频率与几何尺寸、密度、弹性模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间接测量弹性模量。根据振动激励方式不同,动态测量法又可分为共振法和振动法,该类方法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但是,由于需要通过振动激励装置产生试件的振动,再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得振动信号,然后经过信号调理器、信号采集系统,最终由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得试件的固有频率。因而专业测量系统往往存在装置复杂、价格昂贵、携带不便及调试维护困难等缺点。

国内目前生产的共振法测量弹性模量的设备存在共振频率寻找困难、对操作人员主观判断依赖程度高、测量精度低等缺点,高温下的弹性模量更是难以测量。而国外的动态法测量弹性模量设备,虽然可以测得高温下的弹性模量,但是价格昂贵。因此目前该种测量测量方法在国内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弹性模量测量需求。

另一类是超声脉冲回波法。通过换能元件、耦合杆一体式的磁致伸缩超声传感器激发的纵波或扭转波脉冲经耦合界面在试样中传播,测量由同一传感器接收的试样前后端面的反射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和试样长度,计算得到声速,进而得到被测材料的弹性模量。该种方法由于声导杆和待测试样之间存在一个耦合界面,导致该种测量弹性模量方法存在较大的声时误差。

超声法测量弹性模量,就是根据弹性波在固体中的传播理论,不同模式的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与材料的相应弹性模量和密度相关。通过测量纵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就可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杨氏模量,通过测量扭转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就可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剪切模量。

由马大猷、沈豪所著的《声学手册》可知,在梁、棒中的纵波速度为扭转波速度为(圆梁)。E为杨氏模量(N/m2),ρ为材料密度(kg/m3),G为切变弹性模量(N/m2)。

磁致伸缩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磁致伸缩效应,可以根据其自身在变化磁场下的外形变化,产生不同振动类型的超声波,从而根据其传播该超声波的速度,得到相应的弹性模量。

超声法测量磁致伸缩材料弹性模量,利用了磁致伸缩材料本身具有的在磁场下会发生磁致伸缩的独特性能,设备成本低,精确度高,加热管的加入还使设备可以测量高温下的弹性模量。

通过脉冲计数测量两个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大大提高了测量精确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声测量磁致伸缩材料弹性模量的装置,解决磁致伸缩材料高温弹性模量测量难,测量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声测量磁致伸缩材料弹性模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串联线圈、第二串联线圈、检测线圈、空心管、控制台、检测单片机、待测磁致伸缩材料加载脉冲驱动器、串联线圈直流电流信号发生器、串联线圈脉冲驱动器、信号拾取器、放大器电源、通讯接口和主控单片机;

其中,所述第一串联线圈、第二串联线圈和检测线圈依次缠绕在所述加热管空心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串联线圈的与第二串联线圈串联,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串联线圈直流电流信号发生器和串联线圈脉冲驱动器并联,所述串联线圈直流电流信号发生器和串联线圈脉冲驱动器与所述采集单片机连接;所述检测线圈通过控制台与信号拾取器连接,所述信号拾取器通过放大器与采集单片机连接,待测磁致伸缩材料加载脉冲驱动器与采集单片机连接,所述采集单片机通过通讯接口与主控单片机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0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