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内剪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1202.2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5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邱勇;邬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拓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20120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内 剪棒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内剪棒器。
背景技术
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脊柱内固定始于20世纪50年代,PaulHarrington为矫正脊柱侧弯和维持矫形研制了第一种后路内固定系统即Harrington系统(哈氏棒),并于1962年报道了临床应用结果。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节段性脊柱内固定”理论的产生,环行Luque内固定系统曾一度风靡全球;其后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C-D(Cotrel-Dubousset)内固定系统。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钉棒固定是目前成熟的脊柱内固定技术,在手术过程中,棒的选择对手术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人体复杂的环境下,也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棒的长度难免会长于预期,露出部分;而露出的部分,很可能会造成人体的不适或者其他更坏的情形,因而,脊柱内固定完成后,剪断露出部分的棒就非常重要。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体内剪棒器的结构示意图。
目前,常用的体内剪棒器包括相互铰接的两个手柄11和相互铰接的两个剪臂12,一个手柄11与一个剪臂12铰接,握持手柄11时,手柄11带动与之铰接的剪臂12,进而使两个钳口13间距离发生变化。这样的剪棒器只能适用于一些直径较小的棒,剪棒时不要求有太大的力量,可以直接用手握持加力,从而剪断。而对于一些直径较大的棒,一般用手握持很难剪断。为了使钳口能产生较大的力矩,通常是加长钳柄的长度,但受手术消毒的限制,若钳柄太长,体积太大,很难进行消毒;且力臂过长,很难控制剪棒操作,极易造成椎体神经或血管损伤,手术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在一些手术场合,因为没有合适的体内剪棒器,为了剪棒,很多医生直接使用工业用的钢筋剪,而钢筋剪的体积太大,无法消毒,很容易污染手术环境,造成患者感染,其手术风险性明显增大。
因此,如何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基础上,剪断较粗的钉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内剪棒器,其体积小,结构简单,易消毒,较容易剪断较粗的钉棒,手术适用性强,且安全可靠,可能有效降低剪棒难度和剪棒风险。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内剪棒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铰接的四连杆机构,以及驱动所述四连杆机构的驱动螺杆,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顺序设置的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第三铰接轴和第四铰接轴,所述第一剪臂和所述第二剪臂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轴和第四铰接轴上,所述驱动螺杆的主动端靠近所述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具有供所述驱动螺杆通过的通孔,所述驱动螺杆的被动端与所述第三铰接轴螺纹配合。
优选地,所述四连杆机构的数目为两个,两所述四连杆机构相互平行,且两所述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三铰接轴和所述第四铰接轴分别同轴;所述驱动螺杆设于两所述四连杆机构的中间。
优选地,所述四连杆机构的四个连杆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驱动螺杆的末端设有锁定螺母。
优选地,连接所述第一剪臂和所述第二剪臂的铰接轴为螺柱,该螺柱的端部设有与其配合的螺母。
优选地,所述第一剪臂和所述第二剪臂均包括钳口段和连接段,所述钳口段和所述连接段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剪臂的钳口段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剪臂的钳口段和连接段交错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拓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拓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1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