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减压保温热水瓶塞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2445.8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5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华明 |
主分类号: | A47J41/00 | 分类号: | A47J4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陈亚石 |
地址: | 628017 四川省广元***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减压 保温 热水 瓶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热水瓶,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减压保温热水瓶塞。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热水瓶存在瓶塞被水瓶内的气压冲开,从而导致未达到保温的目的;同时,也有瓶内的气压过大,而使水瓶破裂及内部产生负压,当瓶内热水较多,又一次倒完时,若瓶塞塞的过紧,因自然冷却,致使瓶内产生负压,使瓶塞不易取出,如操纵不当,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保温热水瓶塞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减压、保温,解决负压,防止瓶中气压过高造成瓶塞脱离的自动减压保温热水瓶塞。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减压保温热水瓶塞,其包括瓶塞和瓶塞盖,瓶塞盖固定在瓶塞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盖中心设有出气孔,瓶塞中心轴向设有相连通的进气通孔和出气通孔,所述出气通孔内还配有密封球,所述出气孔与出气通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更加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出气通孔下端为锥管状,小开口端与进气通孔连接。
所述密封球的直径大于进气通孔的直径,小于出气通孔的直径,密封球采用不锈钢或塑料用聚丙烯制成。其中塑料用聚丙烯(PP)具有无色、无毒、无味、不吸水、熔点164℃-170℃,耐热性好等特性,能在10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消毒灭菌,材料中必须加入防老化剂。
所述瓶塞盖通过螺钉固定在瓶塞顶端。
所述出气孔的直径小于密封球的直径。
所述瓶塞为木塞,瓶塞盖为不锈钢盖。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热水瓶内的气压顶起密封球,然后气体就从密封球与出气通孔之间的缝隙放出,降低了气压从而不至于顶起塞子,使瓶内的气压自动降低,避免因内部气压过高致使热水瓶破裂或塞子蹦出;当气压降到一定程度时,内部气压不再顶起密封球,密封球变自动落回原位,便能持久保温。
本实用新型采用球、圆锥配合自动定心、自动密封的机械设计原理,热水瓶瓶塞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使用,该自动减压保温热水瓶对保温、降压、安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该产品的使用,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降低热水瓶内的压力 ,不至于气压过高致使热水瓶破裂或塞子脱落,保温功能丧失;当瓶内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能较长时间保持;当瓶内热水较多,又一次倒完时,若瓶塞塞的过紧,因自然冷却,致使瓶内产生负压,使瓶塞不易取出,这时只需将水瓶轻微摆动,让塞中小球移位,外界大气便可进入,使内外压力平衡。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能自动减压、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塞,2-螺钉,3-瓶塞盖,4-密封球,5-进气通孔,6-出气通孔,7-出气口,8-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自动减压保温热水瓶塞包括用木塞制成的瓶塞1和用不锈钢制成的瓶塞盖3,瓶塞盖3通过螺钉2固定在瓶塞1顶端。所述瓶塞盖3中心设有出气孔7,瓶塞1中心轴向设有相连通的进气通孔5和出气通孔6, 具体的是出气通孔6下端为锥管状,小开口端与进气通孔5连接。所述出气通孔6内还配有密封球4,该密封球4的直径大于进气通孔5的直径,小于出气通孔6的直径,且密封球4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出气孔7与出气通孔6连通,且出气孔7的直径小于密封球4的直径。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将瓶塞盖3与瓶塞1之间采用粘接固定,其次瓶塞1内的进气通孔5和出气通孔6四周设有一层保护层8,该保护层8主要是降低密封球直接与瓶塞摩擦,提高其使用寿命。然后密封球采用塑料用聚丙烯制成。
具体使用,灌入热水,发现塞子取不出时,只需把水瓶轻微摇动一下,使塞子中的小球移动,就可以使内外大气压平衡,塞子就可取出来了。
可实现自动减压、保温作用。避免瓶中气压过大导致水瓶爆裂或水瓶塞子被冲出,丧失保温作用;延长热水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瓶塞盖与瓶盖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只要使得瓶塞盖与瓶塞之间能承受保温瓶内部气压的压力均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华明,未经杨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24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灭火装置的灭火药剂瓶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烟烧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