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预防异位骨化的颈椎人工椎间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4035.7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7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袁文;陈华江;吴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0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防 骨化 颈椎 人工 椎间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椎植入体,尤其是具有通过微孔结构载有药物的颈椎植物体,具体地,涉及可预防异位骨化的颈椎人工椎间盘。
背景技术
颈椎人工椎间盘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但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高,严重时发生颈椎人工椎间盘融合,影响颈椎活动度。目前,公认可预防异位骨化的药物治疗是全身应用吲哚美辛。然而,全身应用吲哚美辛容易并发胃肠道出血及心血管事件。选择性COX-2受体抑制剂塞来昔布不仅可以抑制骨形成,其局部使用还大大降低了胃肠道出血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预防异位骨化的颈椎人工椎间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可预防异位骨化的颈椎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终板、下终板和髓核,其中,所述髓核安装在所述上终板与下终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终板和下终板的表面设置有微孔涂层。
优选地,所述微孔涂层分布在如下区域中的任一个或任多个区域上:所述上终板的侧面区域;所述上终板的下表面外围区域;所述下终板的侧面区域;所述下终板的上表面外围区域。
优选地,所述微孔涂层为微孔钛涂层、微孔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涂层、微孔陶瓷氧化膜涂层、或者微孔聚合物涂层。
优选地,所述微孔涂层的微孔内填充有药物。
优选地,所述上终板以及下终板的如下任一个或任多个区域上置有微孔:所述上终板的侧面区域;所述上终板的下表面外围区域;所述下终板的侧面区域;所述下终板的上表面外围区域。
优选地,所述上终板以及下终板的微孔内填充有药物。
优选地,所述药物包括塞来昔布。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带有微孔的颈椎人工椎间盘作为支架,应用自组装技术,将塞来昔布组装至人工椎间盘上的微孔内,使人工椎间盘具有缓释塞来昔布的功能,可使手术局部形成持久高浓度的塞来昔布微环境,为预防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新手段。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终板的侧面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终板的上表面外围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终板的侧面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预防异位骨化的颈椎人工椎间盘,包括上终板1、下终板3和髓核2,其中,所述髓核2安装在所述上终板1与下终板3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上终板1和下终板3的表面设置有微孔涂层。其中,所述微孔涂层分布在所述上终板1的侧面区域10;所述上终板1的下表面外围区域;所述下终板3的侧面区域30;所述下终板3的上表面外围区域32。其中,所述上终板1的下表面与所述下终板3的上表面相对;所述下终板的上表面的中心区域用于安装所述髓核,其边缘区域为所述下终板3的上表面外围区域32,如图4中的阴影区域所示;所述下终板3的侧面区域30如图3中的阴影区域所示;所述上终板1的侧面区域10如图5中的阴影区域所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微孔涂层为微孔钛涂层、微孔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涂层、微孔陶瓷氧化膜涂层、或者微孔聚合物涂层。其中,所述微孔涂层可以通过超声波雾化喷涂或者空气喷涂或者直接涂敷工艺制备在所述上终板以及下终板上。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可以采用更多的方法制备带有微孔涂层的支架,例如:申请号为“99123708.0”、名称为“多孔钛生物涂层骨植入体的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在其背景技术以及实施例中公开了多种设置有微孔钛涂层的骨植入体的制造方法;载于《上海口腔医学》2004年第5期的文献“应用IBAD方法制备纯钛表面多孔TCP/HA涂层材料的微观分析”公开了微孔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制备及沉积方法;申请号为“200910041977.7”、名称为“一种用于镁合金血管内支架表面的改性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孔陶瓷氧化膜涂层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40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