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4456.X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6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华;金颂;李力军;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开华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张瑞丰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治疗 环形 传感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
背景技术
对于用于治疗人体肿瘤的电极有很多要求,这些电极材料要求有良好导电性、在人体组织电极反应不产生腐蚀、不易折断、不引进其它有物质、使用寿命长、氢的超电压小、具有良好催化性能,同时要求对反应产物是酸和碱,而铂是最理想的电极材料。
对于电极的结构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使用的治疗食道癌的电极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的缺点: a夏天温度较高的时候电极容易变软,无法使用;b冬天气温较低的时候电极又容易变硬,易造成划伤,影响治疗;c在治疗的过程中,当电极插入食道后发生变型 ,用力过猛又会发生弯曲,并且难于准确定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其解决了电极受温度影响严重,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形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包括极头、极体和极把,所述极头和极把分别位于极体的两端,所述极头为锐头,所述极把上还设有电极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内部还设有孔道结构。
进一步,所述孔道结构包括中心圆孔、第一小孔、第二小孔和第三小孔,所述中心圆孔、第一小孔、第二小孔和第三小孔贯通整个电极,所述第一小孔、第二小孔和第三小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圆孔周围;所述中心圆孔内设有螺旋形起滑丝,所述起滑丝由极把伸入,从极头穿出。
进一步,所述中心圆孔的直径为1mm-3mm;所述第一小孔、第二小孔和第三小孔的直径相等且均为0.5mm-1.5mm。
进一步,所述极体的外侧还设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在靠近极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小孔连通;所述第二支管在靠近极把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小孔连通。
进一步,在所述极体靠近极头的一端还设有金属线圈。
进一步,所述金属线圈分为a线和b线两种,所述a线包括a线第一节、a线第二节、a线第三节和a线第四节;所述b线包括b线第一节、b线第二节、b线第三节和b线第四节。
进一步,所述a线和b线为交替设置,即以极头端为起点所述金属线圈的排列顺序为a线第一节、b线第一节、a线第二节、b线第二节、a线第三节、b线第三节、a线第四节、b线第四节。
进一步,在所述极体靠近第一小孔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a线侧孔,在所述极体靠近第二小孔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b线侧孔;所述a线通过所述第一小孔进入所述极体内部,缠绕后从a线侧孔引出,所述b线通过所述第二小孔进入所述极体内部,缠绕后从b线侧孔引出。
进一步,所述a线和b线在每一节缠绕的圈数为20-50圈。
进一步,所述金属线圈的材料为铂丝、铂钴丝、铂铱丝铂钯丝、铂金丝中中的一种,所述极体材料为聚氯乙烯、聚乙烯、有机硅乳胶中的一种。
该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可治疗多种类型的食道肿瘤,例如髓质型、溃疡型、缩窄型、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幽门癌等食管肿瘤疾病。
(2)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能迅速缓解食道梗阻,患者在治疗后均能进食,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增强了体质,使一些危重病人解除营养之苦,延长生命。
(3)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现采用铂合金制作,从食道电极侧管插入,极把以软塑料管保护,不易划破。
(4)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笫3小孔可进不同类型的药剂,使电化学治疗和化疗药物相结合,增强治疗效果。
(5)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每节线圈数增加到20到30圈,大面积,低电统密度,可转送高密度流电子流,增强治疗效果。
(6)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用螺旋型起滑导丝,将电极准确进入病变部位,不伤害食道,并可有效通过阻塞,使狭窄病得不到准确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电化学治疗环形圈状传感元件极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小孔;2—第二小孔;3—第三小孔;4—中心圆孔;5—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电极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开华,未经李开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4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