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4532.7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8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迹部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刘灿强;薛义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沿着车轮拱而设有装饰件(garnish)的车辆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得知为了在与障碍物等接触时保护涂装面,或者改善车辆的外观质量,在车辆上作为装饰部件而沿着车轮拱(wheel arch)设置装饰件(又称为罩)的技术。通常,这种装饰件沿着整个车轮拱设置。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提高汽车用合成树脂部件的所述装饰件的安装精确度的固定方向。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装饰件从车身宽度方向凸出而设置,因此该装饰件会增加空气阻力,从而会降低燃料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869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而降低空气阻力且提高燃料效率的车辆车身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车辆车身结构,具有:罩,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车轮拱上,并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前扰流板,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方下端,并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其中,在所述前车轮拱的前方下端部分,所述罩和所述前扰流板的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的部分隔开预定距离而设置,以露出所述车辆的车身。
并且,所述前扰流板以平滑的阶梯形状形成,以使其高度随着靠近所述前车轮拱的前方下端部分而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空气阻力而提高燃料效率的车辆车身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2为从斜后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3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车后反射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主要符号说明:1为车辆,2为前保险杠,3为前翼子板,4、5为车门,6为门槛,7为后翼子板,8为后保险杠,9为前车轮,10为前车轮拱,11为后车轮,12为后车轮拱,13为前扰流板,14为前车轮拱罩,15为后车轮拱罩,16、18为前侧罩,17、19为后侧罩,20为反射板,21为车后反射部件,22为后面,23为整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图1为示出车辆的构成的侧视图,图2为从斜后方观察车辆的立体图,图3为用于说明车后反射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中符号1表示汽车等车辆,该车辆1从前方依次连续设置有前保险杠2;前翼子板3;位于车门4、5的下部的门槛(或者侧扰流板)6;后翼子板7;后保险杠8。
从前保险杠2到前翼子板3形成有构成前车轮9的车轮罩的曲线部分的、大致呈圆弧形的前车轮拱10。并且,从后侧的车门5到后翼子板7形成有构成后车轮11的车轮罩的曲线部分的、大致呈圆弧形的后车轮拱12。
前车轮拱10的左右部分沿着其曲线形状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而设置有作为涂装面的保护部件以及装饰部件的前车轮拱罩14。并且,后车轮拱12的左右部分也基于与前车轮拱10同样的目的而设置有后车轮拱罩15。
前保险杠2的左右部分的下侧设置有给行驶中的车辆1产生下压力的前扰流板13。该前扰流板13比前保险杠2的侧面向车身宽度方向更凸出,并且前扰流板13与构成前车轮拱罩14的一部分的前侧罩16形成一体。其中,前扰流板13以及前侧罩16在前车轮拱10的前方下端部分的前保险杠2内侧连接。但是,这些前扰流板13以及前侧罩16不限于一体方式形成,还可以分别单独形成。并且,在前侧罩16的后方连续设置有沿着前翼子板3的前车轮拱10而构成前车轮拱罩14的一部分的后侧罩17。
门槛6上一体设置有构成后翼子板7的后车轮拱罩15的一部分的前侧罩18。并且,前侧罩18的后方沿着后翼子板7的后车轮拱12而连续设置有构成后车轮拱罩15的一部分的后侧罩19。
在后保险杠8上从左右部分的下侧到后面设置有具有反射板20的车后反射部件(rear reflector)21。
另外,所述前扰流板13以及前侧罩16在前车轮拱10的前方下端部分的前保险杠2内侧连接。具体来讲,如图2所示,在前保险杠2的表面上,前扰流板13以及前侧罩16的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的部分上下隔开预定距离而设置,以在前车轮拱10的前方下端部分露出前保险杠2的涂装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4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储藏箱的自行车
- 下一篇:铁路高速行包专用货车用车门安全与轴温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