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留洞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5575.7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4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成;蔡智明;李伟;周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50004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留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中预留洞用模块,尤其是一种能够提高预留洞精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精度和降低使用成本的预留洞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工地上预留洞模块均采用模板直接制作而成或是预埋PVC管模块,然而上述两种模块在洞口深度较浅时易取出,但在洞口较深时由于混凝土的沉淀挤压使得模块变形就很难取出,并不能保证洞口位置准确性,从而降低了工程质量,进一步有可能返工,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大的损失;并且现有模块都是一次性使用,采用模板直接制作费时费力,工人在制作模块时需要大量时间,无形中就延长了工程进度,使用成本偏高的同时还还影响工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预留洞精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进度和降低使用成本的预留洞模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预留洞模块,包括内有腔体的模块壳体;其中:所述模块壳体两端的腔体内设置有展开剪刀状的加强筋,加强筋由两根钢筋交叉焊接构成,加强筋的各个端点固定在模块壳体内壁上;所述模块壳体外壁设置有一层聚苯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提高了预留洞精度、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进度和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块壳体;2、加强筋;3、聚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图中的预留洞模块,包括内有腔体的模块壳体1;其中:所述模块壳体1两端的腔体内设置有展开剪刀状的加强筋2,加强筋2由两根钢筋交叉焊接构成,加强筋2的各个端点固定在模块壳体1内壁上;所述模块壳体1外壁设置有一层聚苯板3。聚苯板3通过包裹或是直接粘贴在模块壳体1外壁上。
为防止较长模块壳体1变形,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所述模块壳体1的腔体中部设置有与模块壳体1两端腔体内设置的加强筋2相同的加强筋。最好是在模块壳体1的腔体中间距每50㎝设置一根。
上述结构是这样使用—在混凝土结构内预留孔洞支模时,将本结构模块支护到需要留出孔洞的位置,待混凝土凝固后以拉拔或锤击方法将模块轻松取出,再将粘附在孔洞内壁上的聚苯板3撕拉掉即可,收集取出的模块,以便下次利用。整个使用过程,由于上述结构的预留洞模块不用重复制作,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直接降低了使用成本,还使得工人在同样预算时间内去做其它工程任务,进一步而言就是提高了工程进度;由于本结构在模块壳体1的腔体两端和中部都设置有加强筋2,使得整个模块不会因为混凝土的沉淀挤压而使其变形无法抽出,也不会因为洞口深度较深时难以取出,从而提高了预留洞精度和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还保证了工程不会因为预留洞精度而造成施工单位返工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预留洞精度、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进度和降低了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5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护套展开定位装置的改良
- 下一篇:越野旅居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