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套囊防返流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7177.9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7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利军;忽新刚;齐咏;王凯;马芸;孙贝贝;况红艳;席芳;王海播 | 申请(专利权)人: | 忽新刚;马利军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王瑞丽 |
地址: | 4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套囊防返流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管,尤其涉及一种双套囊防返流胃管。
背景技术
在手术的麻醉过程中,饱胃或肠梗阻等患者容易发生胃内容物返流、误吸,造成患者呼吸道梗阻、窒息等严重后果,这种危险在麻醉诱导时特别容易发生。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带套囊的胃管,在中空导管表面设置一个食管阻塞充气囊,充气达到一定压力后的气囊能堵塞食道,防止胃内容物返流,从而达到防止误吸的效果,这种带套囊的胃管的不足之处是单个套囊长时间充气可能会引起食道壁黏膜坏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套囊防返流胃管,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置两个充气套囊,可以交替充气防止起食道壁黏膜坏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套囊防返流胃管,包括中空导管,在中空导管内设有管芯,中空导管一端设有引流孔,另一端设有塞子,其中,在中空导管表面设有第一充气套囊和第二充气套囊,第一充气套囊经第一连接小管与第一充气口连接,第二充气套囊经第二连接小管与第二充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口与第二充气口均设置一压力限制阀门。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套囊与第二充气套囊部分的中空导管内部均设有金属网格。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套囊设置在距离中切牙15cm-25cm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充气套囊设置在距离中切牙25cm-40c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返流;两个充气套囊的压力范围为0-25 cmH2O,安全范围为10-18 cmH2O;双充气套囊结构,交替充气可防止食道壁黏膜坏死;充气套囊部份胃管内部用金属网格加固以防止塌陷;充气套囊设置在避开食管生理狭窄段,从而避免因为食管充气套囊压力过高引起的纵膈脏器受压和贲门失弛缓发生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或者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人体食管中的实际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囊及内衬金属网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中空导管101,中空导管101内设有管芯113;压力限制阀门102、第一充气口104、第一连接小管106、第一充气套囊108、金属网格109;压力限制阀门103、第二充气口105、第二连接小管107、第二充气套囊110、金属网格111;中空导管一端设有引流孔112,另一端设有关闭引流孔112的塞子114。
在中空导管101表面设有第一充气套囊108和第二充气套囊110,第一充气套囊108经第一连接小管106与第一充气口104连接,第二充气套囊110经第二连接小管107与第二充气口105连接,第一充气口104设有压力限制阀门102,第二充气口105设有压力限制阀门103。
如图2所示,第一充气套囊108、第二充气套囊110设置在避开食管生理狭窄段,第一充气套囊108设置在距离中切牙15cm-25cm之间,第二充气套囊110设置在距离中切牙25cm-40cm之间,从而避免因为食管套囊压力过高引起的纵膈脏器受压和贲门失弛缓发生率。
如图3所示,第一充气套囊108与第二充气套囊110部分的中空导管101内部分别衬有金属网格109和金属网格111作为支架。金属网格109和金属网格111具有支撑作用,可以防止第一充气套囊108、第二充气套囊110塌陷。第一充气套囊108、第二充气套囊110的压力范围为0-25 cmH2O,安全范围为10-18 cmH2O。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如改变测量部触手的数目,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忽新刚;马利军,未经忽新刚;马利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71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材料缝纫机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静脉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