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7626.X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3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驰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活动房屋 用中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
背景技术
模块化活动房屋一般包括墙体组件、地板组件、框架组件、房顶组件和门窗组件,这些模块化的组件均可以作为标准模块由工厂流水线生产。目前各种形态的模块化活动房屋被广泛运用在全球的多个领域,中国也有大量的活动房屋生产厂家在从事活动房屋的生产与出口。现有的模块化活动房屋,所采用的组件种类较多,且各种类的组件连接不够直观方便,导致结构不够紧凑,组装得到的活动房屋整体强度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不但能够与房屋上下结构实现联接,传递竖向荷载,又能够与角柱联接,加大柱截面,承受更大的竖向荷载,还能够与横向板梁联接,传递横向荷载,连接直观方便可靠,从而大大提升房屋的整体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包括中柱主体和连接体,所述中柱主体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折弯承重板,所述第一折弯承重板的一个端面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弯承重板的另一个端面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弯承重板的横截面呈两端设有直角钩状的平底U形;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和第二折弯承重板,所述第二折弯承重板的一个端面与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承重板的另一个端面与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承重板的横截面呈两端设有直角钩状的平底U形;所述中柱主体的第二连接板与连接体的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承重板的长度小于第一折弯承重板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上开有螺栓连接孔,所述第一折弯承重板的侧面开有螺栓连接孔。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与房屋上下结构实现联接,传递竖向荷载,又能够与角柱联接,加大柱截面,承受更大的竖向荷载,还能够与横向板梁联接,传递横向荷载,连接直观方便可靠,从而大大提升房屋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折弯承重板的横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折弯承重板的横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与中柱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与角柱连接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中柱主体 11、连接体 101、第一连接板
102、第二连接板 103、第一折弯承重板 111、第三连接板
112、第四连接板 113、第二折弯承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活动房屋用中柱,包括中柱主体10和连接体11,中柱主体10包括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一折弯承重板103,第一折弯承重板103的一个端面与第一连接板101固定连接,第一折弯承重板103的另一个端面与第二连接板102固定连接,第一折弯承重板103的横截面呈两端设有直角钩状的平底U形(如图2所示);连接体11包括第三连接板111、第四连接板112和第二折弯承重板113,第二折弯承重板113的一个端面与第三连接板111固定连接,第二折弯承重板113的另一个端面与第四连接板112固定连接,第二折弯承重板113的横截面呈两端设有直角钩状的平底U形(如图3所示);中柱主体10的第二连接板102 与连接体11的第三连接板111固定连接,第二折弯承重板113的长度小于第一折弯承重板103的长度。
请参阅图4,第一折弯承重板103的横截面示意图中,第一折弯承重板103的一端设有第一直角钩状1031,第一折弯承重板10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直角钩状1032。请参阅图5,第二折弯承重板113的横截面示意图中,第二折弯承重板113的一端设有第三直角钩状1131,第二折弯承重板113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直角钩状1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驰,未经刘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7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型智能钢板仓
- 下一篇:一种应用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超薄板的防火梁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