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9550.4 | 申请日: | 2011-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3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业;于振涛;刘春潮;袁思波;余森;皇甫强;张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F2/32 | 分类号: | A61F2/3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1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髋关节 股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人工关节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骨科髋关节假体结构用人工髋关节股骨柄。
背景技术
部分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部分或所有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髋关节置换术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假体(股骨柄)松动是临床病例中常出现的问题。在众多的相关因素中,机械力学因素是造成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人工关节假体的设计在骨内应力分布大小与假体松动、骨吸收直接相关。总之,股骨柄的早期微动和骨吸收后的下沉是髋关节股骨柄松动的主要表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股骨柄的早期微动和下沉的问题,使得股骨柄在植入后,在股骨髓腔内固定牢靠,不因受扭力产生松动,而且使股骨与股骨柄植入体接触部分受力均衡,避免了由于股骨柄应力遮挡而引起的骨质吸收产生股骨柄下沉,同时有效降低了关节在受横向力时股骨柄远端对股骨造成的应力集中造成患者疼痛,进而延长了股骨柄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其特征在于:包括股骨柄柄体以及设置在股骨柄柄体远端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置在股骨柄柄体的弯曲部位,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股骨柄柄体的前后两侧;所述股骨柄柄体的中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形槽和第二斜形槽,所述第一斜形槽与第一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斜形槽与第二凹槽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称设置,第一斜形槽和第二斜形槽对称设置。
上述的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且均为半圆形。
上述的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半径相等且均为1.5mm~4mm。
上述的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形槽的中心线与第一凹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斜形槽的中心线与第二凹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β,α与β相等且均为10~30度。
上述的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股骨柄柄体的远端端部纵截面外轮廓线为二次曲线。
上述的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曲线为抛物线或双曲线。
上述的一种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股骨柄柄体的远端且与所述弯曲部位相对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股骨柄柄体的中部且靠近近端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在股骨中不易下沉、松动。
2、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股骨柄的早期微动和下沉的问题,使得股骨柄在植入后,在股骨髓腔内固定牢靠,不因受扭力产生松动,而且使股骨与股骨柄植入体接触部分受力均衡,避免了由于股骨柄应力遮挡而引起的骨质吸收产生股骨柄下沉。
3、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关节在受横向力时股骨柄远端对股骨造成的应力集中造成患者疼痛,进而延长了股骨柄的使用寿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远端横截面抗旋转松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对应力集中的缓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股骨柄柄体;2-1-第一凹槽; 2-2-第二凹槽;
2-3-第三凹槽;3-1-第一斜形槽;3-2-第二斜形槽;
4-圆形; 5-弧形; 6-二次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95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速度传感器
- 下一篇:高速运动物体速度和形貌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