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面雨水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1701.5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0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汪修元;王荣华;余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联邦三禾纺织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0 | 分类号: | E03F5/00;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面 雨水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工厂的地面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虽然水资源总量很大,但由于空间及时间上分布不均,而且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水资源也成为了紧缺资源,采取节水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很有必要,其中,合理有效利用雨水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手段。特别是对于用水量大的服装印染工厂,设计一种雨水回收系统特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地面雨水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面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平地上的蓄水井、沉淀池以及若干底部依次连通的收集池,所述沉淀池与所述蓄水井之间设置有过滤层对沉淀池渗透至蓄水井内的水进行过滤,所述收集池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位于过滤层的侧壁靠近沉淀池底部设有不透水侧壁形成泥沙沉淀层。
进一步地,某一收集池靠近顶部设有与所述收集池相连通的溢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井的深度大于所述沉淀池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池为水泥收集池,相邻收集池之间设有连通管。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由石块和砖块堆砌而成。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收集池和沉淀池来收集雨水,沉淀池内的雨水经过滤层过滤渗透至蓄水井内,蓄水井内的水可用于工厂印染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节约利用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一种地面雨水回收系统,包括设置于平地上的蓄水井1、沉淀池2以及两底部依次连通的收集池3,蓄水井1的深度大于沉淀池2的深度且沉淀池2与蓄水井1之间设置有过滤层4对沉淀池2渗透至蓄水井1内的水进行过滤.该过滤层4由石块和砖块堆砌而成,沉淀池2位于过滤层4的侧壁靠近沉淀池2底部设有不透水侧壁5形成泥沙沉淀层6,该泥沙沉淀层用于防止泥沙进入过滤层4影响过滤效果。收集池3和不透水侧壁5采用水泥堆砌而成,相邻收集池之间设有连通管3b且收集池与沉淀池2相连通,某一收集池3a靠近顶部设有与该收集池3a相连通的溢水管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分布图,将收集池3分布于厂房、宿舍和仓库四周,充分收集雨水,各个收集池3通过连通管3b实现连通,并通过沉淀池2和过滤层过滤至蓄水井1,某一收集池3a连接有溢水管7,将多余的雨水排至外部出口。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联邦三禾纺织贸易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联邦三禾纺织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1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热燃气灶
- 下一篇:一种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