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鞋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1811.1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4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许松青;朱益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7/32 | 分类号: | A43B7/32;A43B23/02;A43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杨颖;张一军 |
地址: | 351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
背景技术
有些运动时穿着的鞋,经常会用足部踢球,例如进行足球运动时所穿着的鞋。高速运动的球与脚部撞击时会具有很大的冲击力,这对于脚部来说存在受伤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有必要采取措施缓冲这种冲击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缓解对脚部的冲击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充气鞋,在所述鞋的鞋面上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设置有进气口。
所述气囊数量大于1,且所述气囊串接联通;所述串接联通的气囊中至少一个所述气囊设置有对外进气口。
所述对外进气口上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对外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鞋的鞋舌上。
在所述鞋面的前部设置所述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鞋的鞋面上设置气囊,充气的气囊在受到外部撞击时,可以有效缓冲,对脚部形成缓冲层,降低了运动时脚部受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鞋的视图。
图2为串联在一起的多个气囊的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气囊中单个气囊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气囊A-A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气囊层;2、对外进气口;3、单向阀;4、连通管;5、气囊;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充气鞋的结构。充气鞋与现有鞋类的区别在于在鞋面上设置有气囊层1。气囊层1是由多个气囊串联而形成的层状结构。气囊层1设置在鞋面上,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气囊层1设置在鞋面的前部,即用来踢球的部位。气囊层1中的气囊充气后对脚部形成良好的包围,使鞋与脚部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更利于穿着者奔跑。当用设置有气囊层1的鞋面部位迎击高速飞来的球时,可以形成有效的缓冲,保护脚部。
从图1中还可以看到,在鞋舌部位设置有对外进气口2。在鞋舌上设置外进气口2不会影响鞋的正常运动,如踢球。
图2显示了图1中所示气囊层1的具体结构。气囊层1是由多个气囊5串接连通而成,气囊5之间通过连通管4连通。在图2所示串联而成的气囊层1的一个气囊5上设置有对外进气口2,用于气筒对气囊层1进行充气。对外进气口2用于向气囊层1注入气体。优选的,在对外进气口2上设置单向阀3,以避免在充气时泄气。单向阀3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图3显示了气囊层1中单个气囊5的结构气囊5均设置有与其他气囊连通的连通管4,以便于通过对外进气口2就可以对整个气囊层1充气。
图4为气囊5的剖视图,气囊5上设置有通孔6,通孔6用于设置连通管4。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1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