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粘度熔体纺制大丝束纤维的喷丝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2215.5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5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方念军;王士华;詹永振;严成;胡爱林;张清华;陶明东;邵绪泽;陈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24 | 分类号: | D01D5/2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粘度 熔体纺制大 丝束 纤维 喷丝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丝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高粘度熔体纺制大丝束纤维的喷丝板。
背景技术
喷丝板是纺丝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喷丝板的作用是将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通过微孔转变成有特定截面状的细流,经过凝固介质如空气或凝固浴固化而形成丝条。根据纤维的类别和规格不同,喷丝板有不同的规格、形状、孔型、材质。在不同的纺丝环境中,要求喷丝板耐压、耐腐蚀和足够的机械强度。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产能,大丝束纺丝纺制在各种不同种类的纤维品种中得到应用,而高粘度熔体的纺丝过程中,由于纺丝原液在移送或计量时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温度波动,从而导致表观粘度等相关物性发生变化,在纺制大丝束纤维的过程中,在喷丝孔出口会发生飘丝、粘连等问题,从而影响大丝束纤维丝条成型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高粘度熔体纺制大丝束纤维的喷丝板。在纺丝时,通过采用这种喷丝板,控制高粘度纺丝熔体的出孔温度及表观粘度,可改善丝条在喷丝孔出口处的飘丝、粘连问题,能够提高大丝束纤维丝条成型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高粘度熔体纺制大丝束纤维的喷丝板,包括喷丝板主体,在喷丝板主体上设有若干喷丝孔,其特点是:所述喷丝板主体环绕喷丝孔四周设有保温通道,在喷丝板主体上设有与保温通道相接的保温介质的进口和出口。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喷丝板主体的形状为方形、圆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喷丝板主体的形状为方形,所述保温介质的进口和出口对称的设置在喷丝板主体的两个对角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喷丝孔的长径比为12~20。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喷丝孔在喷 丝板主体上均匀排列,孔数为100~600个。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保温通道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圆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保温介质采用熔盐、导热油、热水、热空气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保温介质的进口和出口处装有快速接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提供的喷丝板是专为用于高粘度熔体纺制大丝束纤维设计。在纺丝时采用这种喷丝板,通过控制喷丝板主体上的保温通道内介质温度,增加喷丝孔长径比使高粘度纺丝熔体的出孔温度及表观粘度稳定,可改善丝条在喷丝孔出口处的飘丝、粘连问题,能够提高大丝束纤维丝条成型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高粘度熔体纺制大丝束纤维的喷丝板,包括喷丝板主体2,在喷丝板主体2上设有若干喷丝孔4,所述喷丝板主体环绕喷丝孔4四周设有保温通道3,在喷丝板主体2上设有与保温通道3相接的保温介质的进口1和出口5。喷丝板主体2的形状为方形、圆形中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中,喷丝板主体的形状为方形,所述保温介质的进口和出口对称的设置在喷丝板主体的两个对角处。
喷丝孔在喷丝板主体上均匀排列,孔数为100~600个。喷丝孔的长径比为12~20。
保温通道3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圆形中的一种。保温介质采用熔盐、导热油、热水、热空气的任意一种。保温介质的进口和出口处装有快速接头。
上述喷丝板在进行高粘度熔体纺丝时,高粘度纺丝熔体的出孔温度及表观粘度可控,丝条在喷丝孔出口处的飘丝、粘连问题得到改善,有效提高了大丝束纤维丝条成型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22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