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蒸汽烹煮食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3554.5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5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利;杨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培利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蒸汽 烹煮 食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蒸汽蒸煮食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食的烹调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烹调煮食方式中由于工作温度较高(难以合理地控制)使得食物中有相当部分的营养被破坏;
2、传统的压力锅的蒸汽通常会外泄的,从而造成了大量的热能浪费,不利于节能和环保。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提高热效率和降低能耗的采用蒸汽蒸煮食物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蒸汽烹煮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顶盖、内胆、食物容器和蒸气室,所述的顶盖安装在外壳的顶端,所述的内胆安装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的内胆的上端通过定位机构与顶盖相连接,其下端连接有蒸气室,并与蒸汽室相通,所述的食物容器置于内胆的内部,并与内胆间隔距离形成腔体,在蒸气室的底端的内侧安装有加热元件,所述的加热元件与电路控制系统相连接,在所述的顶盖上安装有压力选择阀门和安全阀。
所述的电路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内胆上的工作温度探头、蒸气室底端外侧的干烧温度探头和食物容器底端外侧的食物容器温度探头,上述各温度探头均与电路控制板连接,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温度设定按钮,该按钮与电路控制板相连接,所述的电路控制板安装在外壳底端的内壁上。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在顶盖底端的间隔设置的数个缩径凸缘和在内胆顶端间隔设置的数个扩径凸缘,所述的扩径凸缘与所述的凸径凸缘相配合,并置于所述的缩径凸缘上。
在所述蒸气室的上端安装有蒸气室盖,所述的蒸气室盖上开设有蒸汽孔。
所述的食物容器与蒸汽室盖之间设置有支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利用蒸汽热能进行煮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食物原来的所有营养成分不受损坏;同时针对不同的食物选择恒定的温度加热烹煮,充分保证了事物的营养结构不受损坏,有效的降低了烹煮时的能耗,避免了大量的热能浪费,也就是说它的节能环保方面是有着非常高的效率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蒸汽烹煮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9、顶盖10、内胆8、食物容器2和蒸气室16,所述的顶盖10安装在外壳9的顶端,所述的内胆8安装在外壳9的内部,所述的内胆9的上端通过定位机构与顶盖10相连接,其下端连接有蒸气室16,并与蒸汽室16相通,所述的食物容器2置于内胆8的内部,并与内胆8间隔距离形成腔体,在蒸气室16的底端的内侧安装有加热元件6,所述的加热元件6与电路控制系统相连接,在所述的顶盖10上安装有压力选择阀门1和安全阀11,所述的加热元件6为加热管等。
所述的电路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内胆上的工作温度探头3、蒸气室底端外侧的干烧温度探头5和食物容器底端外侧的食物容器温度探头12,上述各温度探头均与电路控制板4连接,所述的外壳9的外侧设置有温度设定按钮(未图示),该按钮与电路控制板4相连接,所述的电路控制板4安装在外壳9底端的内壁上。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在顶盖底端的间隔设置的数个缩径凸缘14和在内胆顶端间隔设置的数个扩径凸缘13,所述的扩径凸缘13与所述的缩径凸缘14相配合,并置于所述的缩径凸缘14上,当缩径凸缘14与扩径凸缘13相配合时,顶盖10与外壳9封闭,当缩径凸缘14与扩径凸缘13相错位时,两者分离,将顶盖10打开。
在所述蒸气室16的上端安装有蒸气室盖7,所述的蒸气室盖7上开设有蒸汽孔(未图示),所述的食物容器2与蒸汽室盖7之间设置有支杆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水添加至蒸气室内,使用工频220V的交流电源,加热元件将水煮沸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气室盖上的小孔充满内胆的内壁,在蒸汽遇到冷的食物后凝结产生了相位变化释放热能来烹煮食物,凝结的小水珠又顺着内胆的内壁流回到蒸气室中,当食物容器温度探头探测到食物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煮食器停止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加热元件的输出功率受着压力选择阀所选择的压力值及工作温度探头所测试的值的影响。当蒸气室中无水时防干烧探头动作停止工作并报警,当压力出现意外时安全阀会自动打开并泄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培利,未经刘培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3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料器
- 下一篇:具有新型摄像定位跟踪功能的智能自动混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