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过DFIG功率计算来实现风能输入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3618.1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4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娜;徐峰;穆秀春;王娟;王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P21/14 | 分类号: | H02P21/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27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dfig 功率 计算 实现 风能 输入 控制系统 | ||
1.一种通过DFIG功率计算来实现风能输入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减法器(1)、第二减法器(2)、第一PI型功率调节器(3)、第二PI型功率调节器(4)、第一电流转换器(5)、第二电流转换器(6)、第三电流转换器(7)、第一加法器(8)、第二加法器(9)、第三加法器(10)、第一PI型电流调节器(11)、第二PI型电流调节器(12)、第四加法器(13)、第五加法器(14)、mt转αβ坐标转换器(15)、两相转三相坐标转换器(16)、PWM模块(17)、转子侧整流器(18)、网侧整流器(19)、第一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0)、αβ转mt坐标转换器(21)、电压补偿计算器(22)、DFIG(23)、光电编码器(24)、积分器(25)、第三减法器(26)、第二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7)、磁链观测器(28)、微分器(29)、第四减法器(30)、第三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31)、PQ计算模块(32)、功率转换器(33)和参考有功功率计算模块(34);
第一减法器(1)的第一输入端与Q*相连接,第一减法器(1)的Q1输入端与PQ计算模块(32)的Q1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减法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PI型功率调节器(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减法器(2)的P*输入端与参考有功功率计算模块(34)的P*输出端相连接,第二减法器(2)的P1输入端与PQ计算模块(32)的P1输出端相连接,第二减法器(2)的输出端与第二PI型功率调节器(4)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PI型功率调节器(3)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电流转换器(6)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二PI型功率调节器(4)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电流转换器(7)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电流转换器(5)的ψ1信号输入端与磁链观测器(28)的ψ1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第一电流转换器(5)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加法器(8)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二电流转换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加法器(8)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加法器(8)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加法器(9)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加法器(9)的imr信号输入端与αβ转mt坐标转换器(21)的imr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第三电流转换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三加法器(1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加法器(10)的itr信号输入端与αβ转mt坐标转换器(21)的itr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第二加法器(9)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PI型电流调节器(1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加法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PI型电流调节器(1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一PI型电流调节器(11)的u′mr信号输出端与第四加法器(13)的u′m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四加法器(13)的Δumr信号输入端与电压补偿计算器(22)的Δumr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第二PI型电流调节器(12)的u′tr信号输出端与第五加法器(14)的u′t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五加法器(14)的Δutr信号输入端与电压补偿计算器(22)的Δutr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第四加法器(13)的信号输出端与mt转αβ坐标转换器(1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五加法器(14)的信号输出端与mt转αβ坐标转换器(1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mt转αβ坐标转换器(15)的uαr信号输出端与两相转三相坐标转换器(16)的uα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mt转αβ坐标转换器(15)的uβr信号输出端与两相转三相坐标转换器(16)的uβ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两相转三相坐标转换器(16)的uar信号输出端与PWM模块(17)的ua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两相转三相坐标转换器(16)的ubr信号输出端与PWM模块(17)的ub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两相转三相坐标转换器(16)的ucr信号输出端与PWM模块(17)的uc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PWM模块(17)的触发信号输出端与网侧整流器(19)的触发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网侧整流器(19)的iar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第一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0)的iar信号输入端和DFIG(23)的ia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网侧整流器(19)的ibr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第一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0)的ibr信号输入端和DFIG(23)的ib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网侧整流器(19)的icr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第一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0)的icr信号输入端和DFIG(23)的ic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0)的iαr信号输出端与αβ转mt坐标转换器(21)的iα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0)的iβr信号输出端与αβ转mt坐标转换器(21)的iβ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mt坐标转换器(21)的imr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电压补偿计算器(22)的imr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加法器(9)的im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mt坐标转换器(21)的itr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电压补偿计算器(22)的itr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加法器(9)的it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DFIG(23)的信号输出端与光电编码器(24)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光电编码器(24)的ωr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积分器(25)的ωr信号输入端和第四减法器(30)的ωr信号输入端和功率转换器(33)的ωr信号输入端和参考有功功率计算模块(34)的ω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积分器(25)的θr信号输出端与第三减法器(26)的θ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减法器(26)的θs-θr信号输出端同时与mt转αβ坐标转换器(15)的θs-θr信号输入端和αβ转mt坐标转换器(21)的θs-θr信号输入端相连接,DFIG(23)的uas信号输出端与第二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7)的ua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DFIG(23)的ubs信号输出端与第二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7)的ub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DFIG(23)的ucs信号输出端与第二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7)的uc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DFIG(23)的ias信号输出端与第三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31)的ia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DFIG(23)的ibs信号输出端与第三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31)的ib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DFIG(23)的ics信号输出端与第三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31)的ic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二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7)的uαs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磁链观测器(28)的uαs信号输入端和PQ计算模块(32)的uα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二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27)的uβs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磁链观测器(28)的uβs信号输入端和PQ计算模块(32)的uβ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三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31)的iαs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磁链观测器(28)的iαs信号输入端和PQ计算模块(32)的iα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三三相转两相坐标转换器(31)的iβs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磁链观测器(28)的iβs信号输入端和PQ计算模块(32)的iβ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磁链观测器(28)的θs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第三减法器(26)的θs信号输入端和微分器(29)的θ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微分器(29)的ω1信号输出端与第四减法器(30)的ω1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四减法器(30)的ωs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电压补偿计算器(22)的ωs信号输入端和参考有功功率计算模块(34)的ωs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参考有功功率计算模块(34)的Pmax信号输入端与功率转换器(33)的Pmax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参考有功功率计算模块(34)的Q1信号输入端与PQ计算模块(32)的Q1信号输出端相连接,转子侧整流器(18)和网侧整流器(19)通过大电容C相连接;
其中,Q*表示参考无功功率,Q1表示定子无功功率,P*表示参考有功功率,P1表示定子有功功率,表示定子电流无功分量,表示定子电流有功分量,ψ1表示定子磁链矢量,表示转子电流无功分量,imr表示转子电流无功反馈量,表示转子电流有功分量,itr转子电流有功反馈量,u′mr表示转子电压无功分量,Δumr表示转子电压无功补偿分量,u′tr表示转子电压有功分量,Δutr表示转子电压有功补偿分量,表示转子电压无功指令,表示转子电压有功指令,uαr表示转子电压α分量,uβr表示转子电压β分量,uar表示转子电压a分量,ubr表示转子电压b分量,ucr表示转子电压c分量,iar表示转子电流a分量,ibr表示转子电流b分量,icr表示转子电流c分量,iαr表示转子电流α分量,iβr表示转子电流β分量,ωr表示发电机转子角速度,θr表示转子的位置角,θs表示定子磁链矢量的相角,uas定子电压a分量,ubs表示定子电压b分量,ucs表示定子电压c分量,ias表示定子电流a分量,ibs表示定子电流b分量,ics表示定子电流c分量,uαs表示定子电压α分量,uβs表示定子电压β分量,iαs表示定子电流α分量,iβs表示定子电流β分量,ω1表示同步角速度,ωs表示mt坐标系相对于转子的角速度即转差角速度,Pmax表示输出最大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学院,未经黑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36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