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强度抗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4344.8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6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轩;徐泽林;刘卫东;秦成立;伍四清;刘钰;严明;朱彦伟;安晓东;闫敏;肖真霞;王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抗撞装置,应用在车辆通道出入口,对车辆进行出入控制,能够抵挡重型车辆强行高速冲撞。
背景技术
抗撞装置障板升降一般通过液压缸动作来完成,由于液压系统漏油或者受到其他外力作用,障板升起到位后容易出现下降,致使障板达不到预定布防高度。
抗撞装置受到重型车辆高速撞击后,由于强度、刚度不足容易导致障板整体结构损坏,甚至出现障板脱离机架飞出的情况。
抗撞装置丧失电源后无法工作或者仅能依靠蓄能器维持几个工作循环便无法工作,工作可靠性低。
抗撞装置埋地安装于路面以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之中,有的抗撞装置没有预留检修通道,出现故障时,人员无法进入内部进行设备检修;有的在障板上直接预留检修通道或者将障板设计为可拆卸式螺栓联接,削弱了其抗撞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抗撞装置,埋地式安装,检修方便,带人工升降装置,可以机械锁紧,结构强度高,能够抵挡重型车辆强行高速冲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抗撞装置,包括安装于地下的机架,机架上设有可升降的障板,所述的障板的下部设有锁紧装置,在障板升起到位时,锁紧装置的锁销能够与机架横梁相固定。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撞装置,其中,所述的障板为箱型框架封闭结构,由顶板、底板、两端的筋板、封板和作为撞击面的弧板组成;所述的锁紧装置共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支座上的液压缸,液压缸与锁销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机架横梁上设有与锁销相适配的衬套,在障板升起到位时,锁销插入机架横梁上的衬套内。
进一步,所述的障板的底板上设有截面为L形的折板结构,机架的纵梁上设有限位块,在障板升起时,所述的折板与机架纵梁以及纵梁上的限位块相贴合。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撞装置,其中,在机架的侧面设有型钢框架,型钢框架与机架的侧面之间形成检修人孔。
进一步,所述的检修人孔上部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提手。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撞装置,其中,所述的障板与锁紧装置与液压站连接,液压站设有在失电状态下使用的手动操作装置。
进一步,所述机架通过地脚螺栓与钢筋混凝土基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强度抗撞装置的障板为箱型框架封闭结构,障板的下部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的锁销与设在机架横梁上的衬套相适配,在障板升起时,锁紧装置的锁销能够插入机架横梁上的衬套内,不仅解决了由于液压系统漏油或者受到其他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障板下降,布防高度不恒定的问题,提高了工作可靠性,而且大大增强了抗撞装置整体的抗撞能力,机架一侧设置检修人孔,方便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经专业机构进行实车碰撞检测,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抗撞装置能够抵挡总重6800kg的大货车以65km/h的速度撞击,撞击后抗撞装置整体结构完好,仍能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高强度抗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车辆进入方向;
图4为障板及锁紧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强度抗撞装置,包括安装于地下的机架1,机架1上设有可升降的障板6。机架1为高强度框架结构,安装于地下并通过地脚螺栓与钢筋混凝土基础牢固连接。障板6与机架1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在液压升降装置的作用下,障板6能够被升起和降下。障板处在升起位置时,能够抵挡车辆的撞击;障板处在降下位置时,障板的顶板与地面平齐,车辆可以自由通行。
液压升降装置与液压站连接,液压站设有在失电状态下使用的手动操作装置,实现障板的人工升降。在丧失电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力操作维持抗撞装置正常工作,提高了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4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