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积水地漏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4869.1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0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岳红龙;岳连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红龙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0;E03C1/122;E03C1/29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绍琳;李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建设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积水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室内积水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用于污水的下泄和防止臭气上冲,根据工作原理,现有技术大致分为水封式和封门式,水封式结构简单,但隔绝异味效果不太好,封门式密封效果好,但结构复杂,易堵塞,不易清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积水地漏:它具有除排污、防臭基本功能外,在排污流程中增设一个积、取水槽,方便于收集污水再用的集水地漏,且密封效果好,不易堵塞,易清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水地漏,其包括下部设有排污口的底座体和与底座体配套的带有通水口的盖体,所述底座体内侧套有中间体,中间体上部设有积水槽和排水管,中间体下部设置有凹槽,排水管与凹槽相通,所述底座体的排污口上设置排污管,排污管与凹槽相通。
所述中间体上部还设有溢水管,凹槽与排水管、溢水管之间设有隔板,且隔板下边缘与底座体底面留有空隙,凹槽与排水管、溢水管通过空隙相通,所述隔板下边缘低于排污管上边缘,通过隔板,水可以将排污管与排水管、溢水管隔绝,起到了很好的密封作用
所述排水管上端与盖体密封,盖上盖体,阻断污水流程,积水槽内积水,可以进行检测、并收集积水。
所述溢出管上端穿过盖体,盖体上设有与溢出管相对应的溢出口,排水量大时,溢流管可以分流排水。
所述积水槽内设有提手Ⅰ,便于取出中间体。
所述盖体上设有取水口和提手Ⅱ,提手Ⅱ中间设有检测孔,方便检测积水槽内的水位。
本实用新型底座体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上设有排污管,底座体单独使用时具有直接排污功能;底座体内侧套有中间体,中间体下部的凹槽与排污管留有间隙,用于排水,中间体上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下部的凹槽相通,凹槽和排水管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下边缘与外壳底面留有空隙,隔板下边缘低于排污管上边缘,水可以将排污口密封,具有过水且隔绝管道臭气的作用;主体上部设有积水槽,需要集水时,盖上盖体,将排水管密封,进行集水,当不需要时拿掉盖体,污水排出,当水量较大时,中间体上的溢出管可以分流排水。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主体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5盖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种集水地漏,其包括下部设有排污口4的底座体1和与底座体1配套的带有通水口14的盖体3,底座体1内侧套有中间体2,中间体2上部设有积水槽10和排水管8,积水槽10内设有提手Ⅰ11,该提手Ⅰ11即为一块板,便于取出中间体;中间体2下部设置有凹槽6,排水管8与凹槽6相通,底座体1的排污口4上设置排污管5,排污管5与凹槽6相通;中间体2上部还设有溢水管7,溢水管7与下部的凹槽6相通;凹槽6与排水管8、溢水管7之间设有隔板9,且隔板9下边缘与底座体1底面留有空隙,使得凹槽6与排水管8、溢水管7相通,用于过水排水;隔板9下边缘低于排污管5上边缘,通过隔板,水可以将排污管5与排水管8、溢水管7隔绝,起到了很好的密封作用;排水管8上端与盖体3密封,盖上盖体,可以进行集水,溢出管7上端穿过盖体3,盖体3上设有与溢出管7相对应的溢出口15,排水量大时,溢流管7可以起到分流作用,快速排水;盖体3上设有取水口16和提手Ⅱ12,提手Ⅱ12中间设有检测孔13,方便检测积水槽10内的水位。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底座体1可以单独使用,具有直接排污功能,为了隔绝排污管道内的异味,内侧套上中间体2,排水的同时,具有密封作用,隔绝异味。中间体2上部设有积水槽10,需要集水时,盖上盖体3,将排水管8密封,进行集水,当不需要时拿掉盖体3,污水排出,当水量较大时,溢出管7可以分流排水,加快排水速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堵塞,清洗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红龙,未经岳红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4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