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圆台式滤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6453.3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8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黎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14 | 分类号: | B01D6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圆台 式滤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器中的折叠圆台式滤芯。
背景技术
目前,过滤器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食品行业、电子行业、化工行业及染料等领域中,例如,医药工业中的药品、生物和血浆产品的过滤、压缩空气和气体的过滤;食品工业中的酒类、饮料、矿泉水等过滤;电子行业中反渗透水系统预过滤,去离子水系统预过滤;化工行业中有机溶剂、金属切削液、感光抗蚀剂等过滤;染料领域中墨水、颜料过滤等。
其中通常采用的微孔膜材质、纸质、金属滤芯及钛棒滤芯,用于各领域的预过滤和终端过滤。微孔膜过滤芯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可滤除液体、气体中的0.1μm以上的微粒及细菌;纸质滤芯可作初滤、粗滤;金属材质可作耐高温、特殊过滤;钛棒滤芯适用于各种腐蚀性介质的过滤。
传统的折叠滤芯为褶层结构,其中所有的褶从径向外边缘到其轴向中心线的最短距离是一样的。此种结构应用时,由于褶层与褶层之间是相互挤在一起的,使过滤材料像扇子一样挤满,一方面加大了对穿过滤芯的过滤流体的阻力,造成功率的损耗,另一方面不能使滤芯与流体进行充分的接触,造成折叠滤芯外边缘过早的堵塞,影响了过滤速度,从而影响了滤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增大滤芯与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滤芯的过滤速度和使用寿命的折叠圆台式滤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圆台式滤芯,包括过滤膜、下盖、上盖,所述的过滤膜置于上盖及下盖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膜为圆台形结构,在周缘的径向内外表面之间来回折叠,形成沿纵向伸展的褶,所述的全部褶的纵向外侧与过滤膜的纵向轴线成5~20度角,最好是7~15度角,所述的全部褶的纵向外侧与过滤膜的纵向轴线形成的角度,使折叠圆台式滤芯一端的外径大于该折叠圆台式滤芯另外一端外径。本实用新型折叠圆台式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1、折叠圆台式滤芯中的过滤膜褶跟褶之间的空隙增大,使被过滤流体与过滤膜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滤芯的过滤的速度。
2、折叠圆台式滤芯增大了被过滤流体与过滤膜的接触面积,使从流体中被过滤出来的杂质可以附着的面积增大,延长了过滤膜被阻塞前的使用时间,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寿命。
3、折叠圆台式滤芯为得到与原有技术相同的过滤速度,可以拥有更多的褶数,可以充分利用折叠圆台式滤芯的空间,增大了滤芯的单位过滤面积,提高了过滤效率和过滤量。
本实用新型因增大滤芯的过滤速度,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因滤芯的跟换频率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广泛应用于电子、制药、化工的除菌及澄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折叠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圆台式滤芯,包括过滤膜1、下盖、上盖,所述的过滤膜1置于上盖及下盖之间,所述的过滤膜1为圆台形结构,在周缘的径向内外表面之间来回折叠,形成沿纵向伸展的褶,所述的全部褶的纵向外侧与过滤膜的纵向轴线成5~20度角,最好是7~15度角。所述的全部褶的外侧均布在以滤芯纵向轴线为轴线的,以褶的纵向外侧线为斜线的圆台上,参见图2所示。
上述过滤膜1的一端,褶跟褶之间紧靠,固定于下盖上。过滤膜1的另一端,让其自然的散开,使得褶跟褶之间形成了V形结构3,增加了褶跟褶之间的空间。
上述的褶跟褶之间形成的V形结构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明显的增加了褶跟褶之间的空间。在同样的褶数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拥有更高的过滤速度。要求拥有同样的过滤速度时,因为本实用新型褶跟褶之间存在V形结构3,可提供额外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褶数,也就是更大的滤芯单位过虑面积。
当然,过滤膜1的褶跟褶之间结构,并不局限上述的V形结构,只要通过先固定一端,使另一端的结构变得疏松,从而获得额外空间,提高了滤芯的过滤的速度、单位过滤面积及使用寿命,即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6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