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7080.1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7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赵海应;陈强;丁大勇;李安康;蒋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3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嵌饰板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更具体地,是一种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是常用的汽车嵌饰板10的示意图。汽车嵌饰板类产品由于结构复杂,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模具设计前期处理工作。
具体地,汽车嵌饰板10产品的分型面复杂,整体形状不是很规则,并且在成型时,对产品的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在成型时,成型塑料为PP+EPDM+120型塑料,并且产品面积大。因此,在成型过程中的塑料填充时,容易造成填充不全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产品外观以及产品的强度和尺寸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汽车嵌饰板产品在成型时所面临的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包括下模以及与该下模相匹配的上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成型区域,其中,所述下模的成型区域包括第一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三侧面以及与该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进胶口,所述进胶口通过注胶通道与所述下模的成型区域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进胶口,所述第三侧面上设置有一个进胶口。
优选地,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冷却装置,该下模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均匀排布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各包括一个进水孔和一个出水孔。
优选地,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冷却装置,该上模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均匀排布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各包括一个进水孔和一个出水孔。
优选地,所述上模的倒扣位上设置有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冷却效果好,能够对产品变形进行控制,并且进胶效果好,在注塑成型后可较佳地满足产品的使用和装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嵌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中注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中下模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中上模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中滑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嵌饰板成型模具,包括下模以及与该下模相匹配的上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成型区域,图2显示了下模的成型区域110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成型区域110与汽车嵌饰板10相一致。更具体地,其中,下模的成型区域110包括第一侧面11、与该第一侧面11相对的第二侧面12、与该第一侧面11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三侧面13以及与该第三侧面13相对的第四侧面14,如图所示,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和第三侧面13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进胶口,进胶口通过注胶通道与下模的成型区域110相连通。
更具体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进胶口111、112和113、114,第三侧面13上设置有一个进胶口115。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各个侧面上也可设置其它不同数量的进胶口。
各个侧面上多个进胶口的设置,可以对模具的成型区域进行充分的注胶,并考虑到了产品在三个方向上变形的调整以及产品熔接线的处理,从而获得最佳的进胶位置,使注塑成型后的产品满足使用和装配要求。
如图3所示,下模包括下模冷却装置120,下模冷却装置120包括多个均匀排布的冷却通道121,冷却通道121各包括一个进水孔和一个出水孔。
具体地,对于模具的冷却装置而言,进出水孔的温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冷却效果。从均匀冷却性考虑,进出水孔的温差一般控制在5摄氏度以下,每条水路长度控制在1.2-1.5m以下。另外,残余应力是在填充或保压过程中剪切应力的结果。除了流动导致应力外,如果产品表面温度不同,各个部分以不同的速率冷却时也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些残余应力可能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过早损坏或产品翘曲和扭曲的一个原因。为减小残余应力,需对产品进行均匀冷却。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冷却装置采用了单进单出的冷却方法,从而降低了进出水孔的温差,达到最佳的冷却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冷却装置所采用的单进单出的运水方式,可有效控制产品的变形,可在工艺调整时,根据产品的变形情况来控制模具的局部温度,进而达到控制产品变形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70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上装饰板成型模具
- 下一篇:双面塑料托盘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