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发生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8243.8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2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田耘;孙岩;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臭氧发生管为了获得高浓度的臭氧,常采用金属管作为内、外电极,为防止金属管过热,常在内管中通水冷却。但金属管作为交变高压的接触点,一方面可能在管外产生高压电弧,更一方面也可能使设备带电,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金属电极和放电空腔内的空气直接接触,在高压放电过程中,可能产生某些非目标金属固体产物,会堵塞管道;同时由于金属电极直接和冷却水接触,长期使用会造成金属腐蚀,影响臭氧发生管的寿命;在金属管两端,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连接金属管的进、出气口管道,长期使用也会发生漏气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臭氧发生管会产生非目标金属固体产物和易腐蚀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产生非目标固体产物和耐腐蚀的臭氧发生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臭氧发生管,包括中空的双层石英管以及设置于石英管外层外表面的外导电层和设置于石英管内层内表面的内导电层,所述石英管外层和石英管内层之间密封为一环形空腔,所述石英管外层靠近二端各设置有一与环形空腔连通的引出管;所述外导电层和内导电层分别电连接高压电源的二极。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导电层为导电涂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导电层为管形不锈钢网层。
本实用新型外外导电层和内外导电层均不与空气接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
1、采用了一体的中空的双层石英管作为放电管,密封性好,不会产生漏气的现象;
2、管外设有外导电层,可代替金属管作为外电极。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外导电层或内导电层的放电面积,从而改变臭氧浓度,且易于维护;
3、内、外导电层均不与空腔内空气接触,在放电过程中不会产生非目标固体化合物堵塞管道;
4、用中空的双层石英管作为放电管,成本低,发热量小,适于长期持续使用,尤其适合作为在线监测仪器的辅助部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一种臭氧发生管,包括中空的双层石英管1以及通过烧结涂布于石英管外层8外表面的导电涂层4和设置于石英管内层7内表面的管形不锈钢网3,石英管外层8和石英管内层7之间密封为一环形空腔9,导电涂层4和管形不锈钢网3相对位于环形空腔9的外方,石英管外层8靠近二端各设置有一与环形空腔9连通的进气管6和出气管2;导电涂层4和管形不锈钢网3分别电连接高压电源的二极。
外置的气泵将空气由进气管6泵入环形空腔9内,导电涂层4和管形不锈钢网3分别电连接高压电源的二极,对其之间的环形空腔9内的空气进行高压电离,产生臭氧气体,再经出气管2输出。导电涂层4通过烧结与石英管外层8外壁均匀、紧密连结,且其面积可根据臭氧浓度的需求进行改变。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管进行了阐述,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8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滤进料换热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绝缘伸缩臂用滚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