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锌合金锭型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8531.3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6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宋韶文;邱寿华;骆文龙;谢兆庚;吴有华;朱宏厚;杨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亿合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06 | 分类号: | B22D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213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锌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锌合金锭的锭型,尤其是需堆垛打捆包装的锌合金的锭型。
背景技术
锌合金锭的生产要用到锭型。通常锌合金锭的锭型形状一般为长方体梯型,其尺寸大小不一,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生产的锌合金的用途选择不同的锭型,一般小锭在10-25kg/块,大锭重量有可达2吨,合金锭的生产同时需要考虑到适合运输、贮藏、吊运、装车与卸车等,浇铸成型的锌合金锭经过脱模工序后,出厂前需对其堆垛打捆包装。目前的锌合金锭型是在其上设置多个纵向和横向的卡槽和对应的凸台、凹坑等方式来形成锌合金锭的捆装点,通过块与块之间的互锁来解决散捆问题,但这样的锭型的边角多,形状复杂,且脱模效果差,生产效率低,特别是大型的锭型质量较大,脱模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锌合金锭型,以克服形状复杂,脱模效果差的缺点,同时生产的锌合金锭具有易堆码,捆装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锌合金锭型,包括锌合金锭体,所述的锌合金锭体为的长方体梯型,其内底面长度方向两端各设有一对凹槽,每对凹槽之间设置有卡槽,锌合金锭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提手,提手上设置有穿孔,单锭重量9.5Kg,锭型长度L为440mm,宽度B为105mm,高度H为46mm。
所述的锌合金锭体四个侧面为斜面,使长方体呈现上大下小状。
所述的锌合金锭体底面宽度方向内设置有2-4道凸起。
所述的凹槽呈倒梯形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可将该锭型改为大型化,单锭重量20Kg,锭型长度L为800-1500mm,宽度B为300-500mm,高度H为80-100mm。
本实用新型在锌合金锭型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带穿孔的提手,可使用工具穿过穿孔来翻转锭体,方便脱模,同时能有效避免用手接触锭体,减少烫伤的危险;锭型底部两端各设有一对凹槽,每对凹槽之间设置有卡槽,锌水倒入锭型后在凹槽部位形成凸起,卡槽部位形成凹槽,堆码时上层锌合金锭堆放在下层锌合金锭的凸起之间,使上层锌合金锭不能滑出下层锌合金锭的上表面,实现块与块、块与层、层与层之间的相互限制固定,方便堆码包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锌合金锭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锌合金锭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锌合金锭型的纵向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锌合金锭堆码的示意图;
图中,1为锭型体,2为凹槽,3为提手,4为穿孔,5为凸起,6为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锌合金锭体(1)为的长方体梯型,四个侧面为斜面,使长方体呈现上大下小状,锌合金锭体(1)底面宽度方向内设置有2-4道凸起(5),内底面长度方法两端各设有1对凹槽(2),并相对于锭形的纵向轴线对称。凹槽(2)呈倒梯形状,每对凹槽(2)之间设置有卡槽(6),锌合金锭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提手(5),提手(5)上设置有穿孔(4),单锭重量9.5Kg,锭型长度L为440mm,宽度B为105mm,高度H为46mm。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可将该锭型改为大型化,锭型长度L为800-1500mm,宽度B为300-500mm,高度H为150-250mm。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锌合金锭体设计为上大下小的长方体梯型,锌合金锭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顶部各设置有一个提手,提手上设置有穿孔,倒模时,用工具穿过穿孔并使锭体翻转,然后再敲击锭体底部使得锌合金锭脱模;
如图3所示,锌水倒入锭型后在凹槽部位形成凸起,在卡槽部位形成凹槽;堆码时上层锌合金锭堆放在下层锌合金锭的凸起之间,使上层锌合金锭不能滑出下层锌合金锭的上表面,捆绑时钢带绕过每隔一层的锌合金锭上的凹槽,使得钢带不会滑动,增加牢固性,将堆垛的锌合金锭紧紧捆扎连接在一起;
如图4所示,堆码时,码堆形式是以最底层为合金锭背面全部向上,再上一层为两端垂直于最底层合金锭且为背面向上,其它为平行于最底层合金锭且正面向上的排列方式,然后依次交替循环进行码堆,直至最顶层(13层)为图4形式,码堆后高为70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亿合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亿合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85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