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多线性腔结构的相干合束光纤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9805.0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3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温晓东;裴丽;宁提纲;谭中伟;王春灿;郑晶晶;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性 结构 相干 光纤 激光器 | ||
1.基于多线性腔结构的相干合束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该激光器包括第一至第N有源单模光纤(11、12、……、1N),第一至第N+1光纤光栅(21、22、23、……、2N、2(N+1)),第一至第N耦合器(31、32、……、3N),第一至第N泵浦源(41、42、……、4N),第一至第N单模光纤(51、52、……、5N)和第一至第N波分复用器(61、62、……、6N);
第一光纤光栅(21)接第一波分复用器(61)的第二端口,第一波分复用器(61)的第一端口接第一泵浦源(41),第一波分复用器(61)的第三端口接第一有源单模光纤(11)的一端,第一有源单模光纤(11)的另一端接第一耦合器(31)的第一端口,第一耦合器(31)的第二端口接第二光纤光栅(22)的一端,第一耦合器(31)的第三端口接第一单模光纤(51)的一端,激光从第一单模光纤(51)的另一端输出;
第二光纤光栅(22)的另一端接第二波分复用器(62)的第二端口,第二波分复用器(62)的第一端口接第二泵浦源(42),第二波分复用器(62)的第三端口接第二有源单模光纤(12)的一端,第二有源单模光纤(12)的另一端接第二耦合器(32)的第一端口,第二耦合器(32)的第二端口接第三光纤光栅(23)的一端,第二耦合器(32)的第三端口接第二单模光纤(52)的一端,激光从第二单模光纤(52)的另一端输出;
……
第N光纤光栅(2N)的另一端接第N波分复用器(6N)的第二端口,第N波分复用器(6N)的第一端口接第N泵浦源(4N),第N波分复用器(6N)的第三端口接第N有源单模光纤(1N)的一端,第N有源单模光纤(1N)的另一端接第N耦合器(3N)的第一端口,第N耦合器(3N)的第二端口接第N+1光纤光栅(2(N+1)),第N耦合器(3N)的第三端口接第N单模光纤(5N)的一端,激光从第N单模光纤(5N)的另一端输出;
第一至第N单模光纤(51、52、……、5N)的另一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N=2~100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线性腔结构的相干合束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至第N+1光纤光栅(21、22、23、……、2N、2(N+1))的中心波长均相同;
所述的第一和第N+1光纤光栅(21、2(N+1))的中心波长反射率为大于99%;
所述的第二至第N光纤光栅(22、23、……、2N)的中心波长反射率为5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98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