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型焊房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9872.2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9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程兴潇;孙立德;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E04B2/00;F24F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型焊房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房的墙体。
背景技术
普通的熔化焊接工作站,一般采用钢丝网,将人与设备隔离开来,但这种方式仅可作为安全隔离防护用,但不能做到防护有毒有害的焊接烟尘与毒气,烟尘与毒气常常会自由散发到整个车间,非常不环保,同时,由于未形成有有效的封闭空间,使排气装置功率要加倍的大,且效果不明显不符合学前低碳生产趋势。有些稍好的会加上防弧光帘或全部采用薄钢板加骨架制成,虽然可以将焊接烟尘和毒气封闭在焊接房内,但是这些均不能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废气中较重的颗粒在空气中下沉,而顶部排气不有效地将这些及时排出,从而形成焊接烟尘外泄,仍会对工人造成危害,甚至长期在此操作环境中形成焊接尘肺职业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焊房墙体,其可将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焊接烟尘阻挡在焊房内。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环保型焊房墙体,其特点是,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内侧板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外侧板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有连通内侧板的进气口和外侧板的进气口的气体通道。
所述的环保型焊房墙体,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内侧板和外侧板均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防护效果好,可扩展性强,其优点体现如下:
1.双层侧板尤其是钢板的设计,可有效防护焊接过程中的各种射线或激光束的穿透。
2.促进空气对流,有效处理焊接烟尘;
2.同步降低焊房温度;
3.密封效果好,最大限度地保护操作者,将焊接废气限制在焊房内并通过通风系统排出;
4.刚性足够,适合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环保型焊房墙体的示意图,同时显示了其工作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环保型焊房墙体包括外侧板10和内侧板11,外侧板10的上部设置有进气口101,内侧板11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口112,这样焊房内外侧的气体交换仅能从外侧板10的进气口和内侧板11的进气口之间流动。
焊接时,母材在高温作用下,焊缝部位迅速熔化,熔池表面液态金属及熔渣被激烈蒸发,产生的蒸汽排除电弧区外即迅速被氧化或冷却,变成细小颗粒漂浮于空气中,而形成焊接烟尘。
熔化焊都要产生烟尘,其中包括烟和粉尘。烟尘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液态金属和焊药“过热一蒸发一氧化一冷凝”的过程。过热蒸发物的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1/μm称为烟;直径在0.1~10/μm之间称为粉尘。烟尘是明弧焊的一种有害因素,尤其是黑色金属涂料焊条手工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以及自保护焊丝电弧焊比较突出,应该是防护的重点。
焊工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超过允许浓度的以氧化铁为主并有无定型的二氧化硅、硅酸盐、锰、铁、铬以及臭氧、氮氧化物等混合烟尘和有毒气体,并在组织中长期作用所致的混合性尘肺。
另外,焊接区域的高温容易使周围形成多种有毒气体,特别在电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中,由于在高温和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所形成有毒气体的程度还要大,主要有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氟化氢等。
二氧化碳(CO2)的密度远远大于氧气(O2))的密度,所以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下沉到地面并聚集。
焊接作业时,很难减少烟尘的生成量,因此主要应通过加强通风除尘来降低烟尘和焊接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对焊接工位要求焊工的通风量不小于57m3/min。
从中,可以看出,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焊接烟尘和毒气,部分会上升被排气系统20吸走,部分含有金属微粒的因较空气重,下沉聚集在焊房底部,较多时,则通过门缝向操作者扩散,对操作者形成危害,长期在此环境下,甚至形成尘肺。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少部分的烟气沉积在焊房底部,也有可能进入到外侧板10和内侧板11之间的通道中,但由于外侧板10的进气口101设置在外侧板10的上部,因此外侧板10起到阻挡作用,使得焊房内的烟气等污染物不会被泄漏到焊房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9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丝退火冷却装置
- 下一篇:钢丝夹头装置的辊轮转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