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现场用装配式单排立杆加工棚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0161.7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0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帅;程群;马一方;车其杰;刘天龙;马明国;刘芳玲;王理;程瑶;申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B1/343;E04B1/2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现场 装配式 单排 立杆加 工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装配式单排立柱加工棚。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贯彻国家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安全防护装置标准化。装配式、工具式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施工现场临时加工棚作为多层、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安全防护设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加工棚,基本上都是由钢管,角钢等材料搭设或焊接而成的简易加工棚,这种简易的加工棚一方面安拆麻烦,不能周转使用,占用或浪费大量材料,另一方面外观无法满足文明施工要求,且无防雨功能,无法保护机械加工设备,且传统加工棚多为双排(多排)立柱(杆)式,在用塔吊转运物料,特别是钢筋等长、重加工物体时,极易造成刮碰,产生大量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加工棚存在的拆装麻烦、浪费材料、使用不便、外形不美观,无法周转使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集混凝土基础底座、支撑立柱(杆)、两侧斜撑杆、棚顶横杆梁、双层木跳板、遮雨(阳)板、安全标语牌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建筑施工现场用装配式单排立杆加工棚,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混凝土基座1,混凝土基座1上设有的支撑立杆4,架设在两侧支撑立杆4之间的安全标语牌10、封边条14和固定角钢18,棚顶铺设的彩钢板12;所述加工棚的支撑立杆4为装配式单架杆,两端焊接着设有螺栓孔的底座钢板2和顶连接钢板13,通过底座钢板2和顶连接钢板13分别用螺栓连接混凝土基座1和横杆梁7,支撑立杆4的杆身中部两侧设有螺栓孔,通过左右斜撑杆6与横杆梁7用螺栓连接;横杆梁7的中心焊接有中心立柱21;中心立柱21的顶端焊接着设有螺栓孔的固定板20,其两侧的横杆梁7上焊接有四根立柱9;所述两侧支撑立杆的中心立柱21通过固定板20用螺栓连接顶脊梁16;共同组成加工棚整体骨架结构;
所述每根支撑立杆上部横杆梁7上的四根立柱9顶部和中心立柱21上部通过钢管扣件固定着横梁钢管19;
所述两侧支撑立杆上相对的立柱9顶部和相对的中心立柱21之间通过钢管扣件固定着檩钢管15。
所述斜撑杆6的两端分别有斜切边,斜切边上焊接着设有螺栓孔的连接板5。
所述斜撑杆6与支撑立杆4和横杆梁7的连接夹角均为45°。
所述顶脊梁16的两侧焊接着设有螺栓孔的侧连接板17,所述彩钢板12一端架设在侧连接板17上,另一端架设在固定角钢18上,两端均用螺栓连接。
所述支撑立杆4高度为3000mm,横杆梁7长度为4000mm,中心立柱21的高度为800mm,立柱9的高度为600 mm。
所述支撑立杆4采用工字钢,斜撑杆6、横杆梁7和顶脊梁16均采用槽型钢。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拆装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可周转使用,安全可靠,外形美观,可遮雨防嗮的绿色环保的加工棚。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施工现场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斜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支撑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混凝土基座1、底座钢板2、侧加固板3、支撑立杆4、连接板5、斜撑杆6、横杆梁7、木跳板8、立柱9、安全标语牌10、螺栓11、彩钢板12、顶连接钢板13、封边条14、檩钢管15、顶脊梁16、侧连接板17、固定角钢18、横梁钢管19、固定板20、中心立柱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01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