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搭接式直立锁边屋面扇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1278.7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1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周阳;崔庆辉;程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362 | 分类号: | E04D3/36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搭接式 直立 锁边 屋面 扇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直立锁边屋面扇形板,特别是在不允许错台搭接(上、下板存在至少100mm的高度差)的条件下采用的搭接式直立锁边屋面扇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师对气势宏伟的大高度、大跨度室内共享空间情有独衷,所以大跨度轻质屋面在建筑上的应用就越来越广泛,而铝合金直立锁边板屋面系统是其中最为常用的结构系统。直立锁边板分为直板和扇形板,当屋面形状沿直立锁边板板肋方向成扇形时,就需要采用扇形板排版方式。但是扇形板最大板宽不宜过宽(一般不超过450mm),这就需要将超宽的扇形板等分成两个窄的扇形板与上面一个宽的扇形板搭接。有时建筑师为了保持屋面的整体效果,不允许采用错台搭接的方式(上、下排板存在至少100mm的高度差),这时通常的做法是将与一个上排板的下端头对应的两个下排板的上端头,采用平面亚弧焊接的方式焊接到一起,然后再插入上排板的下端头。这种搭接方式要求下排板安装完成后施焊,并且焊接不完工无法进行上排板的安装,焊接难度大,影响工程进度,并且亚弧焊接的高温有引燃其它材料发生火灾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搭接式直立锁边屋面扇形板,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错台搭接影响外视效果以及两个下排板端头焊接施工难度大、容易引发火灾等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易于规格化生产和现场施工,操作简便,不仅能提高施工进度,而且不存在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搭接式直立锁边屋面扇形板包括一个上排板、两个下排板,其技术要点是:两个所述下排板搭接直锁边的上端头设置直锁边平端切口,上排板的下端头设置插接切口,带有凸起的防水罩通过耐候密封胶和防水铆钉与上排板带插接切口的下端头固定在一起,插接切口的宽度大于正对的下排板搭接直锁边的宽度,上排板与两个下排板搭接后,上排板的防水罩凸起部位覆盖在下排板的搭接直锁边上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下排板搭接直锁边的上端头设置直锁边平端切口,上排板的下端头设置插接切口,并且上排板的防水罩可采用与屋面板相同的材料在工厂内预制成型,到现场通过耐候密封胶和防水铆钉与上排板组装固定在一起,所以其结构设计合理,易于规格化生产和现场施工,操作简便,可以减少原材料类型,减少现场加工量,并且可以在安装完下排板后立即安装上排板,省去现场亚弧焊接工序,因此,不仅能提高施工进度,而且不存在安全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错台搭接影响外视效果以及两个下排板端头焊接施工难度大、焊接的高温引燃其它材料容易引发火灾等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下排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上排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防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序号说明:1下排板、2上排板、3 防水罩、4 防水铆钉、5 耐候密封胶、6直锁边平端切口、7插接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该搭接式直立锁边屋面扇形板包括一个上排板2、两个下排板1、防水罩3和防水铆钉4等件。其中上排板2和下排板1的规格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两个下排板1的相互搭接的直锁边的上端头部位,设置直锁边平端切口6,即从相互咬合的直锁边一侧的端头切除凸起的锁边形成的平口。上排板2的下端头设置与下排板1的相互搭接的直锁边相接的插接切口7。带有凸起的防水罩3通过耐候密封胶5和防水铆钉4与上排板2带插接切口7的下端头固定在一起。插接切口7的宽度大于正对的下排板1搭接直锁边的宽度,长度大于下排板1的直锁边平端切口6的平口长度。
现场施工时,将上排板2与两个下排板1搭接后,上排板2的防水罩3的凸起部位完全覆盖在下排板1的搭接直锁边的上方,就会自然形成搭接式直立锁边屋面扇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12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