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1675.4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4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林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绍华 |
主分类号: | E02F3/76 | 分类号: | E02F3/76;E02F3/815;E02F3/85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盛元坤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矿 装载 液压 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装载机械,特别涉及采矿装载用的一种液压铲装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采矿业中,例如在煤矿业中,使用的装载机械通常是扒渣机,它的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不但笨重,而且安装困难;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便,故障多,装载速度慢,尤其是它的挖斗在扒渣时容易产生火花,安全隐患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拟在现有皮带输送机的结构基础上做局部改进,提供一种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使之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容易,使用方便,故障少,装载速度快,而且在工作中不产生火花,减少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包括由前滚筒、皮带、机架、后滚筒和电动机组成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1) 还有空心铲、液压油缸、活塞杆和液压油泵;
2) 空心铲呈扁锥形,在上面板的后部开有凹型进料口,凹型进料口的宽度小于皮带的宽度,在两个侧板的后部开有安装孔;
3)皮带输送机构的前端部置入空心铲的内空中,空心铲通过安装孔用螺栓与机架固定为一体;
4)液压油缸的缸座焊接在侧板的后端下部,液压油缸用固定杆与机架连接,液压油泵固定在机架上,用液压油管与液压油缸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在使用前,先将它推到矿场的轨道上,再在邻近活塞杆端头的轨道上安装固定一个抵蹬;使用时,先启动皮带输送机构,再启动液压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随着液压系统的启动,活塞杆逐渐从液压油缸伸长并抵在抵蹬上,从而推动液压铲装机前行,使空心铲铲上矿料并从凹型进料口不断掉落在皮带上,进而输送到矿车中,至活塞杆完全伸出后就完成了一次铲装作业;操作液压系统使活塞杆复原后,再完成二、三…次铲装作业;必要时挪动抵蹬的位置再进行铲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与现有技术相比,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容易,使用方便,故障少,装载速度快,而且在工作中不产生火花,显著减少了矿场的安全隐患,它完全克服了现有采矿装载用扒渣机存在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的一个实例总成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中的空心铲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空心铲,2-前滚筒,3-安装孔, 4-凹型进料口,5-液压油缸,6-皮带,7-固定杆,8-机架,9-活塞杆,10-抵蹬,11-液压油管,12-液压油泵,13-后滚筒,14-矿车,15-轨道,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的具体结构和它的工作原理。
一种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包括由前滚筒2、皮带6、机架8、后滚筒13和电动机组成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1) 还有空心铲1、液压油缸5、活塞杆9和液压油泵12;
2) 空心铲1呈扁锥形,在上面板的后部开有凹型进料口4,凹型进料口4的宽度小于皮带6的宽度,在两个侧板的后部开有安装孔3;
3)皮带输送机构的前端部置入空心铲1的内空中,空心铲1通过安装孔3用螺栓与机架8固定为一体;
4)液压油缸5的缸座焊接在侧板的后端下部,液压油缸5用固定杆7与机架8连接,液压油泵12固定在机架8上,用液压油管11与液压油缸5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矿装载用液压铲装机,在使用前,先将它推到矿场的轨道15上,再在邻近活塞杆9端头的轨道15上安装固定一个抵蹬10;使用时,先启动皮带输送机构,再启动液压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随着液压系统的启动,活塞杆9逐渐从液压油缸5伸长并抵在抵蹬10上,从而推动液压铲装机前行,使空心铲1铲上矿料并从凹型进料口4不断掉落在皮带6上,进而输送到矿车14中,至活塞杆9完全伸出后就完成了一次铲装作业;操作液压系统使活塞杆9复原后,再完成二、三…次铲装作业;必要时挪动抵蹬10的位置再进行铲装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绍华,未经林绍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1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甲氧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智能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