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降解茶叶纸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2604.6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9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彦明 |
主分类号: | B65D85/816 | 分类号: | B65D85/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3 | 代理人: | 遆俊臣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西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降解 茶叶 纸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杯,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降解茶叶纸杯。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卫生要求的提高,一次性纸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纸杯由于在制作时所选用的材质、工艺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普通一次性纸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例如:
1、涂蜡纸杯,这种杯子因为用蜡浸泡过,所以较为防水、厚实,但只要杯子里所装水的温度超过40℃蜡就会融化,而蜡含有致癌物质多环芳烃;
2、塑料薄膜纸杯,为了防止水渗漏,有些纸杯的内壁涂有一层塑料薄膜,在使用中容易有双酚A浸出,据南医大药学院的实验证明,一次性纸杯所含的双酚A浓度严重超出国家标准,并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剂,汞、铅、砷等重金属;
3、有的纸杯生产厂家为了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了大量的荧光增白剂、滑石粉、碳酸钙等化学物品来漂白,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 入人体,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一次性纸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利用生物可降解的高科技新型环保材质做成,接触水后不会溶出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且利于环保的新型结构的生物降解茶叶纸杯,实属当前的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降解茶叶纸杯,使其利用生物可降解的高科技新型环保材质做成,接触水后不会溶出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且利于环保,从而克服现有一次性纸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降解茶叶纸杯,包括杯壁和杯底,其中:杯壁和杯底均采用生物可降解材质,并热压连接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杯底上方固定有滤纸,滤纸与杯底之间填充有茶叶。
所述的杯壁、杯底和滤纸均采用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材质。
所述的滤纸与杯底之间的空间高度为1-2cm。
所述的滤纸在边缘0.2-0.3cm处与杯底叠压密封连接。
所述的滤纸间隔设置有多个0.5μm的小孔。
所述的杯壁的杯口直径大于杯底直径。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生物降解茶叶纸杯,其所使用的原材料是被产业界一致认定为新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可降解生态材料—— 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采用100%生物质环保材料淋膜制成,且无需使用粘合剂,无毒、无味、使用安全,使用废弃后,可与纸同时完全降解,不仅利于人体健康,也利于环保,还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规格的产品,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物降解茶叶纸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生物降解茶叶纸杯,包括杯壁1和杯底2,杯壁1和杯底2均采用生物可降解材质,并通过热压连接成型。
较佳的,如图所示,还可在杯底2上方固定有滤纸3,并在滤纸3与杯底2之间填充有茶叶。
杯壁1的最佳形状为一头大、一头小,即杯口直径大于杯底直径。
滤纸3可采用与杯壁1、杯底2相同的可降解材料制成,也可采用玉米提取物高纤维过滤布材质,并通过“透孔”工艺在滤纸3上间隔开设有多个0.5μm的小孔,以达到理想的吸水和透水性能。
滤纸3在边缘0.2-0.3cm处与杯底2叠压密封连接,滤纸3与杯底2之间的空间高度优选为1-2cm,填充于该空间中的茶叶可为不同品种的优质有机茶叶,如有机大红袍、野生普洱、以及铁观音、乌龙茶、白茶、红茶、黑茶等。
杯壁1、杯底2和滤纸3均以采用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olylactice acid,简称PLA)为最佳材质,并采用先进的一次性热压成型技术,完全抛弃了塑胶粘压、内壁涂抹塑料薄膜等传统工艺的防水渗漏手段,因此不存在任何有毒有害的残留问题。
PLA是以玉米、木薯等农作物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提取制得乳酸,再经过精制、脱水低聚、高温裂解、聚合而成。PLA的原料为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废弃后一年内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生成CO2和水,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普通塑料相比可减少60%,是一款非常理想的绿色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彦明,未经陈彦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2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