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喇叭安装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3402.3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5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杨;朱荣;张健;阎立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崔巍 |
地址: | 日本国京都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安装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身带有音频外放功能的电子产品中,喇叭(也称为扬声器)等音频外放装置的固定方式为使用粘结剂的点胶式固定方式,即,通过粘结剂的点连接而将喇叭等扬声装置固定在电子设备中。这种固定方式应用的较为广泛,但是,这种连接方式稳定性较差,在维修时不易反复进行拆卸安装,而且密封性不好,容易产生声音干涉现象。另一方面,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还容易出现化学腐蚀。
另外,一般情况下,喇叭安装到安装构造以后会形成两个音腔,分别为位于喇叭正面侧(即喇叭的发声面侧)的前音腔以及位于喇叭背面侧的后音腔。已公知:前音腔的作用在于调整发声的高频部分,前音腔的容积越大,则高频谐振点越低,声音听上去越丰满圆润;相反地,若前音腔不够大,声音就会尖锐干涩,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因此,通过增大前音腔的容积,可以得到较好的发音效果。然而,一味地使前音腔的容积增大的话,音腔的占用空间就会变大,进而影响到电子产品中其他部件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另外,这种改善发声效果的方式还可能使电子产品自身的体积变大。在当今这种电子产品小型化、轻量化的流行趋势下,通过增大音腔容积的手段来改善发声效果的话,显然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喇叭安装构造,该喇叭安装构造既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声音干涉现象,又能够提高稳定性且便于维修。此外,还可以起到优化音质的作用。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手段,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安装构造是一种包括:有底筒状的基座,该基座的底壁上形成有多个声孔,筒状侧壁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该台阶将所述筒状侧壁划分成与所述底壁相连的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喇叭,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台阶;以及盖体,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开放端且将所述喇叭压接于所述台阶。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机械式的固定方式,因而能够避免化学腐蚀,而且稳定性好,维修时也可以反复地拆卸、安装,较为方便。另外,通过上述喇叭安装构造,可以使前音腔与后音腔完全分离开,有效地防止了声音干涉现象的产生,使声音自身的损耗降到最低,从而有效地保证音量。
可选地,在上述喇叭安装构造中,所述基座设有螺纹部,所述盖体通过螺纹部件与该螺纹部的螺接而进行固定。
可选地,在上述喇叭安装构造中,所述基座的螺纹部设置在其外侧面,所述盖体设有对应该螺纹部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可选地,在上述喇叭安装构造中,所述喇叭为圆形,该圆形喇叭的直径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高度比为6∶1~3∶1。
可选地,在上述喇叭安装构造中,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表面为圆周面,所述喇叭的外周面由该呈圆周面的第二侧壁部包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声音干涉现象,提高稳定性且便于维修时的拆卸、安装,还能够通过前音腔的调整,在不增大前音腔容积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发声效果,由此,消除了由于前音腔容积的增大而对设计、生产等造成的限制,提高了喇叭安装构造在设计、生产等方面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喇叭安装构造中安装有喇叭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喇叭安装构造中安装有喇叭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喇叭安装构造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为举例说明,不应据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在下述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变型、技术适用等。
图1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喇叭安装构造中安装有喇叭140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喇叭安装构造,图1采用了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其示出喇叭140以及设置在喇叭140上面的盖体160。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喇叭安装构造中安装有喇叭140的状态的剖视图,其示出前音腔100a。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喇叭安装构造包括基座120、喇叭140以及盖体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34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