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臂对开式超高速栏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4325.3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2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蒲红东;霍洪江;苏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德亚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6 | 分类号: | E01F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臂 对开 超高速 栏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公路等处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臂对开式超高速栏杆机。
背景技术
电子不停车收费是公路收费的最新发展方向,其具有快捷通行、低碳环保、通过能力大等特点。由于国内ETC收费刚刚开始发展,大多数车辆还不完全适应这种全自动收费方式,因此用户数量非常有限,普通人工收费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再者,鉴于许多非ETC用户车辆常常会误入ETC收费车道,造成不能通行且必须倒车退出,常常会导致ETC车道堵塞需人工疏导,反过来影响了不停车收费正常运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几乎所有ETC车道都采取了“栏杆前置”的办法,将ETC收费栏杆置于车道前端入口。即使有车辆不能通行,只需直接改驶入相邻人工车道即可,不会导致车道堵塞。传统ETC车道一般配置开启时间为0.6秒的高速栏杆机,其一般距离天线交易区需要间隔8-10米,以保证交易完成后栏杆及时抬起,车辆能以一定速度顺利通行。而“栏杆前置”模式由于收费岛长度和广场空间限制,一般只能保证栏杆和天线交易区距离6-8米,这就导致车辆交易成功后,车辆须大幅度减速,栏杆才能完全抬起。当前主要采用提高栏杆抬起速度,缩短车道开启时间的方式解决该问题。如,目前日本采用的大多是普通交流电机驱动的ETC栏杆系统,其栏杆抬起时间可缩短至0.5秒,能大幅提高通行速度,减少车流积压造成天线扣费错误等问题,但该设备很难在更高的速度下运行,并保证两台栏杆起落动作完全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臂对开式超高速栏杆机,其响应速度快,栏杆抬起时间可缩短至0.3秒以下,能大幅度提高ETC车道通行速度,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臂对开式超高速栏杆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分别安装于车辆行进 左、右侧收费岛上的左手栏杆机和右手栏杆机以及同步控制器,所述同步控制器分别与左手栏杆机和右手栏杆机连接,所述左手栏杆机和右手栏杆机均包括栏杆臂及其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大扭矩步进电机,所述栏杆臂为碳素纤维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控制器固定设置在左手栏杆机和右手栏杆机之一上。
所述栏杆臂长度优选为1.5m左右。
又及,所述双臂对开式超高速栏杆机还包括设置于左手栏杆机和右手栏杆机之间、并位于栏杆臂下方的落杆地感线圈,所述落杆地感线圈与同步控制器连接。
目前,常规的ETC高速栏杆机一般采用交流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无法在很短时间内带动惯性很大的栏杆臂动作和停止。是以,电机在栏杆运行过程中,要完成启动、加速、刹车、停止全部过程,响应速度慢,起落时间一般在0.6秒以上,很难实现在更高的速度下运行,栏杆起落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了两台由扭矩在35N.m以上的大扭矩步进电机驱动的左、右手栏杆机,通过同步控制器精确控制,实现两台机器完全同步一致的超高速起落运行,外部信号只需作用于左手栏杆机和右手栏杆机之一上,另一栏杆机就能够完全同步地跟随动作。并且,栏杆臂优选采用轻量化的碳素纤维制作,长约1.5米。
藉由前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0.3秒时间内完成启动、加速、减速、停止全部过程,并确保双臂完全同步动作,从而能以较短的栏杆臂实现快速开启和关闭车道的目的,大幅度提高了不停车收费车道的通过速度并减少了车辆积压导致的扣费错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一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该双臂对开式超高速栏杆机包括分别安装于车辆行进左、右侧收费岛上的左手栏杆机1和右手栏杆机1’以及同步控制器2,该同步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左手栏杆机1上,并采用控制线路(图中未示出)与左、右手栏杆机连接,从而控制左、右手栏杆机的同步动作。
该左手栏杆机和右手栏杆机均包括栏杆臂11及其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 该驱动装置采用大扭矩步进电机,该栏杆臂为碳素纤维构件,其长度优选为1.5m左右。
进一步的,该双臂对开式超高速栏杆还包括设置于左手栏杆机和右手栏杆机之间、并位于栏杆臂下方的落杆地感线圈3,该落杆地感线圈与同步控制器连接,用以控制过车后自动落杆,并实现防砸车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德亚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德亚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4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