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伪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5056.2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4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芦颖僖 | 申请(专利权)人: | 芦颖僖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9F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10008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金银珠宝等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市场上假冒正品的事情时有发生,对消费者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对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的实施防伪技术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市场上的防伪技术一般采用一次性拉断环价签,加上真品证书的形式。但是一次性拉断价签容易被复制,真品证书也比较容易伪造。因此存在防伪标签作假的情况。
由此可见,在珠宝等贵重物品的防伪操作过程中,现有的防伪标签容易被仿制,不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该防伪标签不易被仿制,使用所述防伪标签能够提高商品的防伪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伪标签,该防伪标签包括:二维码部件、对称部件、射频识别RFID标签、拉带;其中,
RFID标签粘贴在二维码部件或对称部件上,所述对称部件与二维码部件连接为一体,所述拉带的一端与对称部件或二维码部件连接为一体。
在上述防伪标签中,在使用时,所述拉带的另一端穿过物品的某一闭合部分后粘贴在所述二维码部件或对称部件的背面,再将所述对称部件的背面与二维码部件的背面粘贴在一起。
在上述防伪标签中,所述拉带的另一端还有防止拉带卷曲的贴纸。
在上述防伪标签中,所述对称部件与二维码部件大小相同,对折后将对称部件的背面与二维码部件的背面粘贴在一起时,两者相互重合。
在上述防伪标签中,所述对称部件和二维码部件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在上述防伪标签中,所述对称部件的背面、二维码部件的背面、拉带的另一端涂有胶层。
在上述防伪标签中,所述对称部件的背面、二维码部件的背面和拉带的另一端通过粘接材料结合在一起。
所述RFID标签粘贴在二维码部件的背面、正面或夹层中;
或者,
所述RFID标签粘贴在对称部件的背面、正面或夹层中。
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伪标签包括:二维码部件、对称部件、射频识别RFID标签、拉带;其中,RFID标签粘贴在二维码部件或对称部件上,所述对称部件与二维码部件连接为一体,所述拉带的一端与对称部件或二维码部件连接为一体。这种方案中,通过破坏后不能复原的拉带使得消费者在购买珠宝等产品时,可以判断防伪标签是否完好,并通过二维码以及RFID标签结合的认证方式,辨别物品的真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伪标签比现有技术中的防伪标签更难仿制,具有更高的防伪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防伪标签包括:二维码部件101、对称部件102、拉带103、RFID标签104;其中,
二维码部件101上印有对物品起标识作用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部件101与对称部件102连接成一体,通过对折可以相互重合;在使用时,与对称部件102配合粘住拉带10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在网络侧存储有与所述二维码部件101上的二维码对应的物品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所述二维码在网络侧的后台数据库中查找所述物品的详细信息,如果获取不到相关信息,或者获取到信息有误则说明该商品可能是假冒的,或者可能是防伪标签是假冒的。
所述RFID标签104粘贴在对称部件102的背面、正面或夹层中,或者所述RFID标签104粘贴在二维码部件101的背面、正面或夹层中,当RFID标签粘贴在二维码部件101的正面时,其上覆盖印刷二维码。在图1中示意的是RFID标签104粘贴在对称部件102的背面;将所述对称部件102的背面与二维码部件101的背面粘贴在一起。当对称部件102与二维码部件101贴合后,所述RFID标签位于对称部件102与二维码部件10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芦颖僖,未经芦颖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50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燃烧收集分析装置
- 下一篇:采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