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稠体泵送设备的预加压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8708.8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1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龙;戴洪涛;伏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贵龙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冯卫平 |
地址: | 331725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稠体泵送 设备 加压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稠液流体的泵送设备,尤其是为混凝土高压泵送机器提供前置预加压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送设备包括混凝土泵车、拖泵及车载泵等在城市的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使用量越来越大,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现有混凝土的泵送都是由搅拌运输车直接将混凝土倾倒在泵送机器所附储存料斗内,由于其容积有限,在泵送作业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向其注入物料,操作比较麻烦,还要出料口、承料口二者定位准确,否则容易溢出,不但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
同时由于施工现场空间所限,需要前面车辆卸料完毕开出,后面车辆开进才能继续作业,非常影响效率,给施工工地的作业带来很大的不便。
并且混凝土泵送设备一般是依靠活塞的往复运动对混凝土吸料、加压进行远距离输送,活塞在回退时需要对混凝土吸入,由于混凝土流动性差,容易造成吸空现象,活塞压出时产生高压气体,易造成危险,同时也造成输送不连续。使臂架及输送管产生震动。
专利号02209327.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压进给螺旋泵,但是由于其采用两个螺杆,对于输送带有硬质颗粒物质诸如混凝土等稠料流体时极易磨损或卡住螺旋叶片而损坏。同时,其他现有螺旋输送装置多直接用于泵送,由于螺旋输送装置的输出口与进料口在内部是以螺旋路径方式相通的,很难形成高压,导致在实际施工中无法远距离泵送,或者需要高速旋转,但容易导致磨损以及叶片被压弯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压稠体泵送设备的预加压输送装置,使泵送方便并提高泵送效率,同时避免吸空现象。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高压稠体泵送设备的预加压输送装置,包括预加压输送主体和料斗,预加压输送主体通过输送管与料斗连通,其中,预加压输送主体包括存储箱及设置在其下部的推送泵,推送泵的出料管与输送管连通,该推送泵包括一端设置原动机的输送腔,及其内部轴向设置具有螺旋叶片的主轴,主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原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延伸入存储箱,存储箱内设置具有搅拌叶片的搅拌轴。
而且,搅拌轴是主轴在存储箱内的延伸部分。
而且,存储箱内设置具有搅拌叶片的副轴,副轴通过传动装置获取主轴的动力。
而且,传动装置是链传动或带传动或齿轮传动。
而且,推送泵与存储箱通过法兰连接。
而且,存储箱是倒梯形或方形。
而且,原动机是电动机或液压马达或内燃机。
而且,料斗包括料斗体及与之铰链连接的料斗盖,料斗体底部开设与输送管连通的进料口,料斗体的上部开设出料口。
而且,料斗盖的四周边缘嵌入“U”型密封条,料斗体的开口边缘设置用于嵌入“U”型密封条的突起。
而且,料斗体的开口边缘嵌入“O”行或方形截面密封条,且密封条略高于料斗体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为稠体物料提供一定的预压力,从而避免了高压泵送设备取料时的吸空现象,同时作为物料运输车与高压泵送设备之间的中间装置,并可将该预加压输送装置置于便利之处以利于物料运输车接近卸料,避免了更换物料运输车时的作业停顿,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加压输送主体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料斗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6是料斗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其中,1、预加压输送主体,2、输送管,3、料斗,4、存储箱,5、推送泵,31、料斗体,32、料斗盖,33、进料口,34、出料口,35、密封条,36、突起,41、副轴,42、传动装置,51、原动机,52、主轴,53、联轴器,54、螺旋叶片,55、搅拌叶片,56、输送腔,57、法兰,58、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稠体泵送设备的预加压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预加压输送主体1和料斗3,预加压输送主体1通过输送管2与料斗3连通,其中,预加压输送主体1包括存储箱4及设置在其下部的推送泵5,推送泵5的出料管58与输送管2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贵龙,未经李贵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8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壁氨水储存罐
- 下一篇:搭接式直立锁边屋面扇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