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井的封隔套组件和管柱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9822.2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1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郭少儒;薛大伟;胡忠太;沈雪明;姜红保;陈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4 | 分类号: | E21B43/14;E21B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封隔套 组件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油气田的开采作业,具体地,涉及一种油气井的封隔套组件和管柱组件。
背景技术
在海上油气田的开采作业中,分层开采技术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的常用技术手段。相对于合层开采来说,分层开采可以方便地实现单层开采和合层开采的目的,可以有效地缓解层间矛盾。其中,油气井的分层开采管柱多采用滑套与工作筒的组合方式:与最底部的层位相对应地采用工作筒控制,其余上部各层位均采用滑套控制,通过开关滑套或者投入堵塞器的方式达到分层开采的目的。
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有些油气井出现滑套无法开关,或者滑套和底部的工作筒之间有杂物而导致无法投入堵塞器等问题,因而无法实现单采上层或下层。如果上层滑套无法关闭而需要单采下层,常用的方法是:(1)进行修井作业,起出管柱以更换故障滑套,将故障滑套进行更换后再下入管柱,这样可以彻底解决滑套无法关闭的问题,但是修井作业会产生高昂的作业费用,同时带来作业风险;(2)投入与故障滑套匹配的封隔套以屏蔽故障滑套,可以将无法关闭的滑套生产通道屏蔽,使滑套外的流体无法进入管柱内,从而达到关闭该层的目的。但是该方法只能解决滑套无法关闭问题,而无法解决无法投入堵塞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井的封隔套组件和管柱组件,该封隔套组件能够通过不同部件的组合实现滑套的关闭或者封闭下部层位而进行某层的单层开采作业,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油气井的封隔套组件,其中,该封隔套组件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盲管,所述第二管和所述盲管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盲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或所述盲管与所述第一管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多个,该多个通孔沿所述盲管的管壁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盲管包括管件和端盖,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管件的管壁上,所述管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可拆卸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件的两端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包括彼此连接的长管和短管,所述长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可拆卸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短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长管的两端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油气井的管柱组件,该管柱组件包括具有滑套和工作筒的管柱以及封隔套组件,该封隔套组件设置在所述管柱内与所述滑套对应的位置,其中,所述封隔套组件为根据上面所述的封隔套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管与第一管连接形成直通管时,将该封隔套组件设置在管柱内部与滑套对应的位置,从而第二管的侧壁能够将滑套关闭,从而达到屏蔽上层的油气层的目的,下层的油气层的流体能够通过第二管和第一管流入管柱内,实现单采下层的油气层;当盲管与第一管连接时,也将该封隔套组件设置在管柱内部与滑套对应的位置,从而盲管的一端能够阻挡下层的油气层的流体向上流动,从而达到屏蔽下层的油气层的目的,同时上层的流体可以通过通孔流入封隔器组件的内部,进而流入管柱内部,实现单采上层的油气层。该封隔套组件能够通过不同部件的连接实现单层开采作业,并且结构简单,不需要进行修井作业,操作方便,作业风险降低,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封隔套组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柱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管 2 第二管
3 第三管 4 管件
5 端盖 6 通孔
7 密封圈 8 滑套
9 工作筒 10 管柱
11 长管 12 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9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集成采出水回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减小内部元件磨损度的循环流化床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