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外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0682.0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9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外后视镜,尤指一种适用于汽车的车外后视镜。
背景技术
在驾驶汽车时,若需要倒车,多需要依靠后视镜的帮助,以顺利完成倒车的动作。随着车款变化越来越多,对于较大型的休旅车或是车体较宽大的轿车,部份驾驶人在倒车时,仅靠原有的后视镜往往不敷使用,造成视觉死角或是通过将头伸出驾驶窗外同时进行倒车,此时即无法注意到另一侧的后方状况。
而现今部份车款的设计,是在排入倒车档位时,车外后视镜会向下摆动一小角度,以方便驾驶人观测,减少视觉死角,但此种方式仅能看到左右后轮附近的反射影像,反而无法注意左右后方环境状况。
部份车款在车内会配置有屏幕,并于车体四周配有多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镜头,以将车体外景象以俯视图显示于车内的屏幕上,提供驾驶人车体外四周路况信息,但非所有车款都配备有车内屏幕,以供显示车体外状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车外后视镜,能够扩大后视镜视角,让驾驶人在倒车时能清楚看到车子后方环境状况,以及车轮四周情形,以顺利完成倒车动作;当双面镜于收纳位置时,即与一般车外后视镜无异,在汽车行进间不会因截面积变大,而产生额外风阻增加油耗。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外后视镜,包括:一外壳体、一单面镜,固设于该外壳体内;一双面镜,枢设于该单面镜上;一马达,固设于该外壳体内;以及一齿轮组,与该马达及该双面镜相连接,该双面镜可受该马达与该齿轮组的连动,而相对于该单面镜向上转动,并可转动至一收纳位置及一展开位置,而该双面镜位于该收纳位置,驾驶人可由该双面镜取得单一角度的后视镜像,且该双面镜位于该展开位置,驾驶人则可由该双面镜及该单面镜取得多个角度的后视镜像。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扩大后视镜视角,让驾驶人在倒车时能清楚看到车子后方环境状况,以及车轮四周情形,以顺利完成倒车动作;另一方面,当双面镜于收纳位置时,即与一般车外后视镜无异,在汽车行进间不会因截面积变大,而产生额外风阻增加油耗。
上述车外后视镜可更包括有一长杆件及一锁附件,而在单面镜上则固设有一中空套件,在双面镜上对应至中空套件相邻处固设有一套筒。长杆件穿设过中空套件、套筒及齿轮组其中的一齿轮后,于杆件末端锁附上锁附件,以将双面镜枢设于单面镜上。
上述套筒与齿轮组其中的一齿轮可为一体式的结构,或是于齿轮侧面凸设至少一凸柱、套筒对应至少一凸柱处凹设有至少一凹槽,将至少一凸柱卡合至至少一凹槽内,以使套筒与齿轮组其中的一齿轮同步转动。
上述车外后视镜可更包括有一上盖、一弹性件及一杆件,该上盖与该外壳体相连接,该弹性件则固设于该外壳体及该上盖间。在外壳体上可有一中空轴套,且上盖对应中空轴套相邻处有一中空套筒,弹性件套设于杆件并组设于中空轴套与中空套筒内。其中,弹性件可为扭转弹簧,且在杆件末端可再套设一保护套。如此,当双面镜要展开时,上盖可跟着开启,使双面镜可顺利展开;而当双面镜要收回至收 纳位置时,弹性件能使上盖恢复至开启前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单面镜与双面镜连接处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外壳体与上盖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双面镜位于展开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双面镜位于展开位置的光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双面镜位于收纳位置的光路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外壳体 11 上盖
121 左中空轴套 122 右中空轴套
131 杆件 132 杆件
141 扭转弹簧 142 扭转弹簧
151 保护套 152 保护套
161 左中空套筒 162 右中空套筒
2 单面镜 201 左中空套件
202 右中空套件 3 双面镜
301 左套筒 302 右套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0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织机反向找纬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耐用混纺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