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收集活检组织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1104.9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5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侯英勇;石园;何德明;侯君;卢韶华;胡沁;徐晨;刘亚岚;宿杰阿克苏;曾海英;谭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活检 组织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集活检组织组合装置,用于临床内镜中心方便地将活检小组织收集起来,并转运至病理科,减少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同病例间的组织污染和医疗差错,属于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活组织检查是从身体上有病变的可疑部位上切下一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可以及时提供诊断意见,供治疗时参考,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中内窥镜活组织检查指在内窥镜内用活组织钳咬取标本,如用胃镜、乙状结肠镜、腹腔镜、支气管镜和膀胱镜等。中山医院自2000年至今,每年的活检标本的数量呈15%的年增长率,至2010年,内窥镜活组织检查样本接近40000例。
目前,这些内窥镜等方法获取的标本,还没有专门的存储工具,通常的方法是组织离体后,粘附在滤纸上,放在青霉素瓶内,缠上编号,送到病理科,病理科核对和编号后,从青霉素瓶中取出滤纸,再将滤纸上的组织刮至一块小纱布,将小组织逐块包起来,或用擦镜纸包起来,经固定、脱水、浸蜡后,再拆开包埋成蜡块,这种取样和包埋过程不仅很费时,而且还可能引发危险,如号码或组织错位,将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
因此,研发一系列工具,将烦琐的步骤简化,达到避免组织错位、减少组织碎散、节约时间等目的。若获得成功,将大大提高活组织病理检查的效率,具有较广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地收集活检组织的组合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收集活检组织组合装置,由收集网袋和转运瓶组成,转运瓶中垂直设有将瓶内空间非等份分隔的纵隔,收集网袋垂直设于瓶身中以纵隔分隔的较大空间内。
收集网袋由两侧由封膜机封口的网袋、袋口及底部组成,弧形袋口设置在网袋顶部,底部设置在袋身底部。
袋口直径为2~3cm,网袋深度为2~3cm,底部为自然缘。
转运瓶由瓶身、纵隔、瓶盖、白布片组成,可开合的瓶盖设于瓶身顶端,白布片垂直设于瓶身中以纵隔分隔的较小空间内。
瓶身高3~6cm,直径2.5~4cm。
瓶身内空间为四比六或三比七。
白布片的尺寸为1.5cm×1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改变流程,避免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2、 塑料网纱透明可见,遇水不变形,可塑性强,可方便地塑造成多种形状;
3、 利用塑料网纱制备成的收集网袋,可减少操作步骤,简化组织处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避免差错;
4、 收集网袋和白布片预放在透明瓶内,进一步向前推进应用于内窥镜室,从透明瓶中取出白布片,将离体小组织粘附在白布片上,放入已加有福尔马林的转运瓶中的收集网袋中,送至病理科后,经过核对、编号等步骤后,直接将含有白布片和小组织的收集网袋取出,用夹子封口,即可进行脱水等后续处理步骤可更进一步减少操作步骤,缩短流程,减少差误,提高工作效率;
5、 廉价、方便、科学,能普及至每一个采取活检的科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收集活检组织组合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收集活检组织组合装置,由收集网袋1和转运瓶2组成,转运瓶2由瓶身5、纵隔6、瓶盖7、白布片8组成。瓶身5顶端的瓶盖7可开合,瓶身5内部有纵隔6竖立,将瓶身5内部空间四六分隔,收集网袋1垂直放在瓶身5中以纵隔6分隔的较大空间内,白布片8垂直放在瓶身5中以纵隔6分隔的较小空间内。
收集网袋1由两侧由封膜机封口的网袋10、袋口3及底部4组成,网袋10顶部有弧形袋口3,袋身10底部有底部4。收集网袋1用尼龙网纱制成。袋口3的直径为2.5cm,网袋10的深度为2.5cm,底部4为自然缘。
转运瓶2的瓶身5和瓶盖7用透明玻璃或塑料制成。瓶身5高5cm,直径3.5cm。白布片8的尺寸为1.5cm×1cm。
使用一种收集活检组织组合装置收集标本时,将收集网袋1置于活检组织转运瓶2中空间较大的一侧并添加福尔马林,转运瓶2中空间较小的一侧可先预置白布片8(1.5cm×1cm),供临床医师粘附活检组织9用。操作时,临床医师取出白布片8,将活检组织9黏附在白布片8上,再将白布片8置于收集网袋1即可。最后临床医师确认病人信息,盖紧瓶盖7后送至病理科,经过核对、编号等步骤后,直接将含有白布片和小组织的收集网袋1取出,用夹子封口,即可进行脱水等后续处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11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房间隔穿刺针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病灶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