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2779.5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0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清;莫建松;程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04 | 分类号: | B01D33/04;B01D33/60;B01D33/8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12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滤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滤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脱硫市场上已经应用的有石灰石-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海水脱硫法等10多种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其中,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仍是主流,投运、在建和已经签订合同的火电厂烟气脱硫项目中,这一工艺所占比重达90%以上。石灰石-石膏脱硫工艺主要采用天然石灰石为脱硫剂,将天然石灰石磨细制成质量含量在10%-15%的石灰石浆液送入吸收塔中,原锅炉烟气进入吸收塔被石灰石浆液洗涤吸收后净烟气从烟囱排入大气。
石灰石-石膏法具有工艺成熟、运行稳定等优点,但是消耗了大量的天然石灰石资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为难溶物质,溶出速率较慢,如果烟气中SO2浓度过高则需要较大的液气比和较大的吸收塔容积,增加了湿法脱硫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电石渣主要来源于电石法聚氯乙烯与醋酸乙烯生产。电石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2,具有极强的碱性,电石渣中Ca(OH)2的含量在90%以上,其次是Al2O3、SiO2、MgO、碳颗粒、磷化物、硫化物等。Ca(OH)2的溶解度远大于CaCO3的的溶解度,具有更高的溶解速率,能很好的适应高浓度SO2烟气。与石灰石石膏法相比,电石渣石膏法具有更广的烟气适用范围,并降低了脱硫系统的运行能耗。
白泥为造纸工业固体废渣。造纸碱回收车间黑液浓缩焚烧后,从燃烧炉底部流出的熔融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硫化钠,溶于稀白液后,成为绿液,在苛化工段,加入消石灰,使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同时沉淀出碳酸钙称为白泥。白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次是Al2O3、SiO2、MgO、CaO、Na2S等。白泥因为含碱量较高也具有较强的碱性,干基含碱量在4%左右,主要为钠碱,其溶液pH在9以上。由于白泥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大大增加了白泥中碳酸钙的溶解速率,也能更好的适应高浓度SO2烟气,降低脱硫系统的投资运行成本。
电石渣、白泥均为工业物体废弃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碱性,将电石渣、白泥替代石灰石用于湿法脱硫,减少天然石灰石资源的大量消耗,能更好的适应不同浓度的SO2烟气,并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但是电石渣和白泥中均含有Al2O3、SiO2、焦炭等物质,在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Al2O3、SiO2、焦炭等物质会在电石渣、白泥颗粒的表面及内部得到释放出来,并在浆液体系中生成氢氧化铝、硅酸盐、焦炭等胶体状混合体,这些胶状混合体物质在吸收塔内部慢慢富集并最终随石膏浆液一起经带滤机出渣,并被带出脱硫系统。在石膏出渣过程中,这些胶状混合体物质会在石膏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粘性膜,大大降低了石膏的透气性、增加了石膏饼的抽滤阻力、降低带滤机的脱水性能,从而导致石膏含水率偏高。由于石膏饼中的水分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如果不能去除会大大降低石膏的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滤机,大大提高带滤机的脱水性能,使石膏快速最大限度脱水,提高石膏的品质。
一种带滤机,包括真空泵、汽水分离器、浆液分布器、输送履带和石膏浆液入口,输送履带上方沿其运行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降阻器、洗涤水管和第二降阻器,所述的第一降阻器和第二降阻器由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朝输送履带竖直延伸的降组齿组成。
所述的第一降阻器位于距离石膏浆液入口1.2-1.5m处;所述的第一降阻器的降阻齿齿间距为8-12cm。通过调节降阻齿的高度,使其能刺破石膏饼3-5mm,将石膏饼表面的混合胶状体薄膜刺破,大大降低石膏饼的过滤阻力,使石膏饼的含水量大大降低。
所述的洗涤水管位于距离石膏浆液入口2.2-2.5m处,此处的石膏饼含水率较低,大概在14-18%之间,用少量冲洗水就能起到较好的洗涤效果,工艺水经喷淋水管上的小型空心喷嘴喷洒至石膏饼上面,新喷洒的水分在真空泵抽滤下迅速穿过石膏饼层,起到洗涤石膏饼的作用。当洗涤喷洒水量30-70升/吨时,对石膏有较好的洗涤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石膏饼中重金属离子、氯离子、氟离子等将大部分被冲洗水带走,提高了石膏的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2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