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式流体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3182.2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9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上石田弘毅;樋口顺英;小森启治;富冈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流体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式流体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用来将回转式流体机械的小型化的技术措施。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包括对流体进行压缩或让流体膨胀的流体机构的回转式流体机械已为众人所知。作为这种回转式流体机械的回转式压缩机公开在专利文献1里,该回转式压缩机包括:筒状机壳和设置在该机壳内并作为对流体进行压缩的流体机构的压缩机构。
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作为驱动机构的电动机、由电动机驱动旋转的活塞、安装该活塞的环状气缸主体以及覆盖所述气缸主体的开口的前盖和后盖。前盖构成外周缘部固定在机壳的内周面上的固定部件。在压缩机构中,借助活塞在由气缸主体、前盖和后盖围成的气缸室内作偏心旋转,逐渐地压缩被吸入气缸室内的制冷剂使其成为高压制冷剂。
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图5所示,在前盖的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用来使已对压缩机构进行了润滑的润滑油返回机壳底部的回油孔。而且,前盖上回油孔外侧的外周缘部形成为环状。通过这样让作为固定部件的前盖的外周缘部形成为环状,就能够让前盖的整个外周缘部固定在机壳的内周面上,因此能够将压缩机构整体牢固地固定在机壳上。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0-11217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固定部件一般利用铸造一体成型,这样就能够低成本地制造固定部件。但是利用铸造制造固定部件时,需要考虑着铸型的拔模斜度来决定外周缘部在径向上的壁厚。这样,外周缘部在径向上的壁厚就会比为获得充分的刚性所需要的壁厚厚。其结果是,因为流体机构的外径增大,回转式流体机构整体的外径就会增大。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缩小流体机构的外径。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以一种回转式流体机构为对象,其包括筒状机壳2、装在该机壳2内的驱动机构10以及流体机构20,所述流体机构20包括:被该驱动机构10驱动旋转的活塞21和气缸20a,该气缸20a具有固定在所述机壳2的内周面上的固定部件23、42,在该气缸20a的内部装有所述活塞21,所述流体机构20对流体进行压缩或让流体膨胀。所述固定部件23、42具有筒状部件26、46和内侧部件27、47,所述筒状部件26、46形成为筒状且固定在所述机壳2的内周面上,所述内侧部件27、47的外周缘部内嵌在所述筒状部件26、46上,从该外周缘部朝内侧凹陷的凹陷部27c、47c在该凹陷部27c、47c和所述筒状部件26、46之间划分出回油孔20b。
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气缸20a的固定部件23、42固定在机壳2的内周面上,气缸20a便被布置在机壳2内的规定位置上。在固定部件23、42上且筒状部件26、46的内周面和形成在内侧部件27、47上的凹陷部27c、47c之间形成有回油孔20b。
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10一工作,活塞21就会被该驱动机构10驱动而在气缸20a内旋转。在气缸20a内由该活塞21让流体膨胀或对流体进行压缩。而且,贮存在机壳2的贮油腔内的润滑油供向流体机构20的滑动部。已对该滑动部进行了润滑的润滑油经所述回油孔20b返回贮油腔。
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中,因为形成固定部件23、42的筒状部件26、46和所述内侧部件27、47是由不同的部件构成的,所以无需利用铸造等一体形成固定部件23、42。因此,就不再需要利用铸造一体形成固定部件时所需要的拔模斜度,具体而言,不再需要固定部件的外周缘部外侧和内侧的两个拔模斜度。固定部件的外周缘部外侧的拔模斜度没有了,固定部件23、42的外径就会变小,内侧的拔模斜度没有了,回油孔20b的开口面积就会增大。
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中,所述筒状部件26、46由刚性比所述内侧部件27、47高的材料制成。
在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中,即使根据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将筒状部件26、46的壁厚加工得较薄,也能够通过用刚性比内侧部件27、47高的材料制成筒状部件26、46,来维持筒状部件26、46的刚性。
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是这样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部件23、42是通过在处于已放上所述筒状部件26、46之状态下的铸型内铸造出内侧部件27、47而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3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门帘、窗帘安装专用膨胀螺栓
- 下一篇:新型柴油自动恒温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