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墙体防水对拉螺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3774.4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3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亮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防水 螺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墙螺杆,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模板连接支撑的墙体防水对拉螺杆。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墙体现浇混土中,通常采用专利ZL200620135976.0;或专利ZL200820028937.X的产品。
专利ZL200620135976.0的墙体对拉螺杆存在一些缺点:是管件多,使用安装较为麻烦。专利号为ZL200820028937.X的墙体对拉螺杆虽然较好的克服了上术不足,但仍存在以下缺点:
一、止水块采用的遇水膨胀材料为有机橡胶材料,虽然能解决止水问题,但存在老化现象,也许二三十年没问题,但30年、50年老化腐配后的止水问题值得怀疑,因为有机物腐朽后体积会缩小而产生空洞。
二、止水圈虽然具有止水效果。但有2个缺点:
1、一是止水圈体积比止水块大得多,其老化后产生的缩空会更大,漏水可能性也就更大。另一方面因其不能和混凝土溶合,因此实际上在墙体内形成了一个个环状空洞,对拉螺杆中部因内外都是有机材料,处于这些空洞中,因此可能导致对拉螺杆从中部腐蚀断裂,从而损坏墙体强度。
2、止水圈是有机材料,混泥土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反应对有机材料会造出损失,影响其使用和耐久性。
三、支撑套管中的中部被压扁,将使支撑套管承受拉压力的强度成倍的降低。保持圆形才是最好的。
发明内容: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承受拉压力大,防渗水及环保性能好,安装拆卸方便的墙体防水对拉螺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方案:包括拉杆和两端与拉杆相连接的支撑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管的管体内设置有固化状态的固化止水块,所述支撑套管上设置有起止水作用的止水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套管通过设置在其管体内壁上的内螺纹与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的拉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套管通过设置在管体内壁上的卡块与端头设置有卡条的拉杆卡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套管与拉杆插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套管与拉杆焊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套管的外圆设置止水片,所述止水片焊接在支撑套管的外圆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套管内的固化止水块与支撑套管固化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套管的端头上安装有支撑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套管外部有多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止水片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取消遇水膨胀止水圈,将遇水膨胀止水圈改为止水片,解决了遇水膨胀止水圈在混凝土内形成大量孔洞的问题。2、止水块采用无机材料并预先固化,因此止水效果可在便用前就得到确认,消除了未知隐患,最重要的是该止水块不是有机材料,不老化失效,可永久止水,消除了30年、50年后的漏水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套管与拉杆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套管与拉杆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套管与拉杆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止水片与支撑套管的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止水片与支撑套管的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止水片与支撑套管的一种位置示意图。
其中:1拉杆;2支撑套管;3支撑垫;5止水片;6固化止水块;7内螺纹;8外螺纹;9卡块;10.卡条;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拉杆1和两端与拉杆1相连接的支撑套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管2的管体内设置有固化状态的固化止水块6,所述支撑套管2上设置有起止水作用的止水片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套管2通过设置在其管体内壁上的内螺纹7与端部设置有外螺纹8的拉杆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亮,未经蒋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3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车用泵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型食物垃圾处理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