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谷电峰用储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4033.8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11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谷电峰用储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装置,是一种解决电能供需不平衡问题的电能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环境、技术以及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电网发展难以快速跟上电力需求增长的步伐,同时电网在其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一段时间甚至长期存在结构上不合理问题。如系统装机容量难以满足峰值负荷的需求;现有电网在输电能力方面落后于用户的需求;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谷电峰用储能装置,在用电低谷电价较低时,对蓄电池充电,在用电高峰电价较高时,蓄电池通过逆变对负荷部分或全部供电,解决电能供需不平衡问题,作为电网的有效补充,起削峰填谷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储能装置由各电子元器件连接形成的电回路组成,电回路包括双向变流器、蓄电池组、控制器、人机界面和检测电路,双向变流器上连接蓄电池组、控制器和检测电路,控制器上连接人机界面;所述的双向变流器,是电压型的三相半桥型整流/逆变器,由三个单相半桥式逆变器桥臂构成,三相四线式结构电路中以蓄电池组中点作为输出的零线;所述的控制器为DSP芯片加单片机的双CPU结构,包括DSP芯片、单片机、I/O、PWM输出模块、实时时钟、键盘接口、LCD接口、通信接口和电源;所述的人机界面为液晶显示模块;所述的检测电路为市电输入检测、变流器输出检测和蓄电池检测,电压、电流的采样均采用霍尔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谷电峰用储能装置在用电侧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化学能等其它能量形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转换成电能释放出来,以蓄电池作为储能介质,让用户有选择地从电网获取电能;2、在负载需要无功功率时,可以产生无功电流从而改善电能质量;3、谷电峰用储能装置为应急电源使用模式,在电网交流供电中断时,储能装置断开电网侧开关后,将直流电能逆变成交流电向负荷供电,相当于一台应急发电机;4、装置的无功电流发生器在为蓄电池充电的同时输出无功电流,根据设定的模式和控制器检测到负载所需的无功电流,通过控制器使智能功率模块IPM产生无功电流,满足负载无功功率需求;5、谷电峰用储能装置的控制器完成对充放电时间的设置和控制,能够适应峰平谷时间的调整,同时能够根据电能存储介质的电特性确定能量转换的控制方式,能够在线检测电能存储介质的容量、电压、温度、充放电电流,对超限值进行报警;6、自动检测系统参数,判断系统状态,根据系统设置的自动或手动方式转入相应的运行方式,自动记录运行事件;7、双向变流器平滑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双向转换,整流和逆变电压电流根据系统要求可控,将充电电路和逆变电路合二为一,并实现充放电中的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8、谷电峰用储能装置的控制器根据运行控制方式和工况测量的结果,发出控制指令去驱动IPM工作,产生不同的输出,在系统失电且蓄电池电压充足时,转入正弦逆变工作状态,系统有电而电池容量不足时,转入整流充电工作状态;系统功率因数低于门限值时,输出无功补偿电流;系统出现电压跌落时,能产生一个叠加分量使电压达规定值;9、谷电峰用储能装置的双向变流器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作为开关管,由DSP提供SPWM波形,控制智能功率模块IPM内各个IGBT的通断,双向SPWM逆变整流控制实现直流和交流电能的双向流动,实现蓄电池的并网充放电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谷电峰用储能装置结构原理框图。
图2是图1的双向变流器电路原理图。
图3是图2的双向变流器的整流工作状态图。
图4是图2的双向变流器逆变工作状态图。
图5是图1的控制器结构原理图。
图6是图5的控制器主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40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