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墩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5347.X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7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明;张先锋;王宝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宗明;张先锋;王宝强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E01D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墩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桥墩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山高水急,台风或暴雨总是形成泥石流,而泥石流带来的严重后果,包括道路损坏,特别是桥梁断裂;现在的大型桥梁,多数是20、30年前设计,且基于经济的考虑,再加上当初的气候、雨量与现在完全不同,所以设计的桥梁是多桥墩、跨距小,这样的桥梁设计容易、花费小,但由于地基小、不够稳,无法承受大雨冲刷,超过桥梁原设计的容量,造成桥梁不堪负荷而断裂:同时过去相关单位在设计山区跨河道路及桥梁时,仅考虑溪流洪水的水位及流速,并未充分考虑洪水现象差异颇大的泥石流冲击效应。
另外,常见的桥墩设计大多如图1所示,该桥墩的墩体1的断面类似圆柱状,迎水面11及背水面12都为圆弧形。每次桥墩被洪水冲刷时,其迎水面11会受到相当大的水流冲击,并且会在背水面12处形成漩涡流,进而造成桥墩底下被掏空;同时近年来由于山区的过度开发,在发生大量雨水骤降时,常会伴随着大量的泥石流倾泻而下,不但对河川会造成严重的淤积,更会对桥梁的桥墩造成严重的冲击。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改善上述桥墩的迎水面承受太大的水流或泥石流的冲击、以及减少基础底下被掏空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桥墩防护装置,在桥墩的迎水面及背水面设有角状的导水部及引水部,导水部前端包覆有起到强化结构作用的防护单元。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桥墩防护装置,包括有迎水面及背水面的桥墩墩体,其迎水面处设有呈角状的导水部,并在该导水部前端外表包覆有防护单元,该防护单元包括一与墩体结合的防护里层,以及一与防护里层结合的防护外层,该防护里层与防护外层之间设有缓冲层。
因此,借助上述桥墩的迎水面角状的导水部前端处的由内而外依次所包覆的防护里层、缓冲层及防护外层,让桥墩迎水面在受到大量、急速水流或泥石流的冲击时,除了可以将水流或泥石流分开,大幅降低迎水面所承受的冲击外,还同时兼具缓和冲击的作用,进而保护桥墩、避免桥梁的损坏及断裂,同时又可减少基础底下被掏空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见桥墩墩体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3,本实用新型的桥墩墩体1的前后两侧各为一迎水面11及一背水面12,并在该迎水面11及背水面12分别设有呈角形的导水部13及引水部14,并在导水部13前端的外表包覆一防护单元.该防护单元包括一与墩体1的导水部13的混凝土结合在一起的防护里层15。在该防护里层15外的预定间隔位置处,分别设有凹部151和凸部152。在防护里层15的外面还包覆一防护外层16。在防护外层16的内侧表面与防护里层15的凹部151及凸部152的相对位置,设有相互对应且能相互嵌固在一起的凸部161及凹部162。
在防护里层15与防护外层16之间还设有缓冲层17。
这样,借助上述桥墩的迎水面角状的导水部13前端所包覆的角状防护单元,让对桥墩的迎水面11产生冲击的大量、急速水流或泥石流,可由角状防护单元将其分开及导引,进而大幅降低迎水面11所承受的冲击力量,同时借助缓冲层17对冲击力的吸收作用,使水流或泥石流对桥墩的撞击受到缓冲,故可以确实保护桥墩主体避免遭到冲击的破坏,进而确保桥梁的安全。
背水面12设有同样呈角状的引水部14,使其可以避免漩涡流的发生,进而可减少桥墩基础底下被掏空的现象。
此外,参见图4,防护外层16的前端角状处为前导件16a,前导件16a两后端衔接侧导件16b,而前导件16a与防护里层15之间同样设有可以相互嵌合的凹部162及凸部152,另侧导件16b与防护里层15之间也设有可以相互嵌合的凸部161及凹部151,同时前导件16a与侧导件16b之间的衔接处,设有呈对应阶梯而可相互叠合在一起的叠接部163、164。
由此,该防护外层16由前导件16a和侧导件16b组成,这样,由于防护外层16位于迎水面处,其前端首当其冲受到泥石的撞击,所以较为容易受损,因此使防护外层16可以依照实际损坏的部位进行更换,故可以减少材料损失、降低维修成本及增加维修的容易性。
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相互嵌合的凹部及凸部中用固定元件18,例如螺钉加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宗明;张先锋;王宝强,未经张宗明;张先锋;王宝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53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置循环引擎
- 下一篇:一种生产用于生物气生产的原料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