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储能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5673.0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3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孝钦;胡劲;曹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8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式储能换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式储能换热装置,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太阳能热利用、温室、暖房、建筑、空调、化工、轻工、能源等行业中的储能与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轻工、石油、能源等诸多行业部门使用的换热管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是作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它通常是放置在圆筒形壳体内并由多根换热管组成,换热管的一端或两端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管内一般走温度较高的热流体,而在管外则走温度较低的冷流体,冷热两种流体通过换热管的管壁面进行换热;另一种是由两个直径大小不同的标准管组装而成的套管式换热器结构,操作时热流体通常在内管中流动,冷流体在内、外管之间环形区域中流动,冷热两种流体通过内管的管壁面进行换热。
但上述两种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仅能适用于换热的场合,而对于很多不仅需要进行热量交换,还需要将热量储存起来的场合就无法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即可换热又可同时储能的管式储能换热装置。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式储能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储能换热管,所述储能换热管包括外管、内管、储能层,所述内管套接在外管里,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储能层。
进一步,管式储能换热装置由多根储能换热管采用串联或并列方式连接组成,以便使其内、外管之间环形区域充填的储能层能与通入该管式储能换热装置内的流体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和储能率。
进一步,所述储能换热管的外管和内管形状设置为圆筒形、矩形或其他常见形状的一种,优选圆筒形。
进一步,所述储能换热管的外管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内管长于外管,在外管两端口与对应内管上设置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管式储能换热装置内、外管之间环形区域填充了储能层,使其在特定的温度下,在完成正常的换热之时也完成了热能的储存,随后再利用储存的热能进行后序换热,从而使之既保留了换热管原有的换热特点,又具有了充分利用储能材料的储能特性,适用于既需进行换热又要进行储能的太阳能热利用、温室、暖房、建筑、空调中热能的利用以及化工、轻工、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各种热能的回收和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由一根储能换热管或多根储能换热管采用串联或并列方式的一种连接组成,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外管、内管、储能层、保温层结构应用灵活、传热面易于增减;外管、内管、储能层套接的方式保证了热传递性能好、换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管式储能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储能换热管,所述储能换热管包括外管4、内管1、储能层3,所述内管1套接在外管4里,在内管1和外管4之间设置储能层3。
管式储能换热装置由多根储能换热管采用串联方式的一种连接组成,以便使其内、外管之间环形区域充填的储能层3能与通入该管式储能换热装置内的流体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和储能率。所述储能换热管的外管4和内管1形状设置为圆筒形。所述储能换热管的外管4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6。所述内管1长于外管4,在外管4两端口与对应内管1上设置有密封盖2和密封盖5。所述储能层3所包含的储能材料由CaCl2·6H2O等无机水合盐或石蜡或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
实施例2
管式储能换热装置由多根储能换热管采用并列方式的一种连接组成,以便使其内、外管之间环形区域充填的储能层3能与通入该管式储能换热装置内的流体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和储能率。所述储能换热管的外管4和内管1形状设置为矩形。所述储能换热管的外管4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6。所述内管1长于外管4,在外管4两端口与对应内管1上设置有密封盖2和密封盖5。所述储能层3所包含的储能材料由CaCl2·6H2O等无机水合盐或石蜡或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5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面镜反射面平整度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换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