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预包凸轮滚子联动包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8589.4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6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程楠;潘启斯;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12 | 分类号: | B21D19/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预包 凸轮 滚子 联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主、预包联动的包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门、盖包边工艺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压力机+包边模包边、桌式包边机包边、以及机械手包边。压力机+包边模包边、桌式包边机都是采用包边机构进行包边,这也是在汽车行业门、盖包边领域最常用的包边形式。
在桌式包边机中,包边机构又有两种形式,即杠杆机构和四杆机构。一般平直边采用杠杆机构,可使装置简化(如图1)。但对于高低起伏、前后错置的门盖总成轮廓来说,若仍采用杠杆机构,就无法保证翻边上的任何点都能够获得预包力的最佳切入角,此时,采用四杆机构便可较好的解决此问题(如图2)。图1和图2中,1为主包机构,2为预包机构。
目前在桌式包边机上,预包与主包机构有以下三种形式:
主、预包机构互不关联,分别独立完成主、预包边动作(如图1、2)。
预包、主包机构分别独立布置,可根据零件形状灵活的利用杠杆或四杆机构,但整个机构布置太密,空间基本都被占用,安装,维修不便;又由于主,预包分别为独立机构,液压元件需求量增大,液压系统会很复杂,成本相对较高;预包机构动作完成后,主包机构才能开始动作,这样无疑使包边周期较长,生产节拍较慢。
主、预包机构联动,由同一个动力源推动,在一个运动周期内完成主、预包两组动作。(如图3)图中,1为主包机构,2为预包机构。
目前已有的主、预包联动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完成主包的同时通过杠杆机构完成预包,从而实现了主包液压缸的一次循环,便完成了主、预包的全部工作。显然,联动机构只用一个液压缸,且一次循环便完成了全部动作,无论是空间布置,还是液压系统都得到了极大的简化,成本也得以大幅度降低。但不足的是该预包采用的是杠杆机构,预包切入力方向就无法实现每处都能获得最佳的切入角,无法保证包边质量。这正是主、预包杠杆联动机构未能得到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
另一种是在完成主包的同时通过连杆—四杆联动机构完成预包,也实现了主包液压缸的一次循环,便完成了主、预包的全部工作,其结构见图4。图中,1为主包机构,2为预包机构。
该联动机构的联动部分由于采用的是连杆,使得整个机构的运动关系相当复杂,使主、预包压刀在联动过程中避让的难度很大。为了找到合理的运动轨迹,需要不断地改变各杆件的尺寸,使得设计周期变得很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预包凸轮滚子联动包边装置,其包括主包机构和预包机构,主包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液压缸、主压四杆机构、主压刀架和主压刀,预包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回位弹簧、预压四杆机构、预压刀架和预压刀,所述主包机构和预包机构之间由滚子和凸轮联动,共用液压缸和支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轮设置在主压四杆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凸轮座,凸轮座设置在主压四杆机构上,凸轮设置在凸轮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子设置在预压刀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滚子座,滚子座设置在预压刀架上,所述滚子设置在滚子座上。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主、预包联动机构的优越性,将连杆—四杆联动机构改为由凸轮和滚子来实现主、预包联动的机构,这样既能满足车门周边复杂轮廓上各点的包边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切入角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切入角,又避免了连杆—四杆联动机构中的复杂尺寸关系和设计周期过长等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杠杆机构的包边机;
图2是现有四杆机构的包边机;
图3是现有主、预包机构联动的包边机;
图4是现有联动部分采用连杆的包边机;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主预包凸轮滚子联动包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Ⅰ;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Ⅱ;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Ⅲ;
图9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Ⅳ;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Ⅴ;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85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