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炉感应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1408.3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6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文;徐军;王胜详;任方明;郑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42 | 分类号: | H05B6/4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感应圈 结构 | ||
1.一种加热炉感应圈结构,包括安装在加热炉炉体内的、由金属管绕制而成的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线圈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感应线圈(1)、第二感应线圈(2)、第三感应线圈(3)和第四感应线圈(4),第一感应线圈的后端头(12)和第二感应线圈的前端头(21)同方向相邻紧贴相连,并且第一感应线圈的后端头(12)的管口上及第二感应线圈的前端头(21)的管口上连接有出水引管(5),第三感应线圈的后端头(32)和第四感应线圈的前端头(41)同方向相邻紧贴相连,并且第三感应线圈的后端头(32)的管口上及第四感应线圈的前端头(41)的管口上连接有出水引管(5),第二感应线圈的后端头(22)和第四感应线圈的后端头(42)同方向相邻紧贴相连,第三感应线圈的前端头(31)和第一感应线圈的前端头(11)同方向相邻紧贴相连,加热炉供电电压和第一感应线圈的前端头(11)、第四感应线圈的后端头(4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感应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1)的前方和第四感应线圈(4)的后方分别设有一个吸收线圈(6),吸收线圈(6)和所述的加热线圈之间间隔有一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炉感应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线圈(6)的每圈上均设有固定螺栓(7),吸收线圈(6)通过固定螺栓(7)固定到安装于加热炉炉体内的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感应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的后端头(12)和第二感应线圈的前端头(21)通过连接铜排(8)相连,第三感应线圈的后端头(32)和第四感应线圈的前端头(41)通过连接铜排(8)相连,第二感应线圈的后端头(22)和第四感应线圈的后端头(42)通过连接铜排(8)相连,第三感应线圈的前端头(31)和第一感应线圈的前端头(11)通过连接铜排(8)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加热炉感应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1)、第二感应线圈(2)、第三感应线圈(3)和第四感应线圈(4)的每圈上均设有固定螺栓(7),第一感应线圈(1)、第二感应线圈(2)、第三感应线圈(3)和第四感应线圈(4)通过所述的固定螺栓(7)固定到安装于加热炉炉体内的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炉感应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线圈和吸收线圈(6)均采用方形铜管弯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14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