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车位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1650.0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3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宋佳城;陈宇弘;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朗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田利琼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车位 探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库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指红外线车位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大众是生活中,大规模的车库也随之配套产生;大多数情况下,车库的车位占用情况是管理人员进行人工统计,泊车者不能准确的掌握车位的使用情况,很多时候,泊车者进入车库后,找到空的车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有时候发现车库里车位已经停满,需要驶出车库需找其它泊车点,耽搁大量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针对目前车库系统车位占用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的问题,而提供解决以上问题的红外线车位探测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红外线车位探测系统,所述车位探测系统包括有车位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的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向终端服务器传输信息的发射器。
其中所述红外线接收装置、接控制器、发射器设置在一接收发射盒内。
其中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分别设置有发射电源、接收电源。
其中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设置在车位下方,红外线接收装置设置在车位上方。
其中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设置在车位上方,红外线接收装置设置在车位下方。
其中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其中所述发射器为RF发射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控制车位状况指示灯。
其中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的连线与地平面向过道呈一定角度设置。
其中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的连线与地平面向过道呈45度角度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红外线车位探测系统,所述车位探测系统包括有车位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的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向终端服务器传输信息的发射器;红外线发射装置与红外线接收装置分别对峙设立在车库车位的上下方,当车位泊车时,对应红外线发射装置所发出的红外线受车辆的阻挡,对应的红外线接收装置接收不到相应发出的红外线,此时控制器向控制发射器,发射器向服务 器发射信号:此车位已经泊车;当车离开车位时,对应红外线发射装置所发出的红外线被对应的红外线接收装置接收,此时控制器向控制发射器,发射器向服务器发射信号:此车位已经处于无车状况;因此管理员可以通过终端服务器随时了解整个车库车位的停车状况,指导车辆进行泊车,信息准确,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位泊车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红外线车位探测系统,所述车位探测系统包括有车位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的红外线发射装置1、红外线接收装置2,红外线接收装置2连接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连接向终端服务器5传输信息的发射器4。
通常情况下,红外线接收装置2、控制器3、发射器4设置在接收发射盒7内,结构紧凑,便于装放。
另外红外线发射装置1、红外线接收装置2分别设置有发射电源11、接收电源21,为相关的设备提供电源,发射电源11、接收电源 21可以是干电池电源,接收电源21可以紧凑的设置在接收发射盒7内,发射电源11与红外线发射装置1一体设置在红外线发射盒8内,电源也可以通过变压器由市政电源提供。
在设计中容纳红外线发射装置1的红外线发射盒8设置在车位下方,设置红外线接收装置2的接收发射盒7安装在车位上方如图23所示;当然由于与红外线接收装置2一体的发射器4的接收发射盒7发射的电磁信号,受车体影响不会很大,也可以将红外线发射装置1发射装置1的红外线发射盒8设置在车位上方,红外线接收装置2的接收发射盒7设置在车位下方如图4所示。
为控制方便,性能稳定,控制器3可选用单片机(MCU)。
RF发射器作为常用的电磁信号的发射控制器件,性能稳定,价格适中,本实施例发射器4选用RF发射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朗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朗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1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