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极片基材、锂电电池极片及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1911.9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5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罗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栋 |
主分类号: | H01M4/70 | 分类号: | H01M4/70;H01M4/13;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林俭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基材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基材、使用该锂电池极片基材的极片、以及制备该锂电池极片基材和极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电子消费产品和动力汽车、电动工具、电动助力车、发电储能装置等能源动力产品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可携式电子市场逐步成熟,小型锂电池未来趋于稳定,而在动力能源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动力锂电池正迎来爆发性增长。
目前的锂电池的极片,包括负极片和正极片,其主要是将极片浆料涂覆在极片基材(即集流体)上,在通过碾压、烘干、裁切等制备成型。目前的极片基材通常是采用光铝箔、光铜箔等,将极片浆料直接涂覆在其表面。这样就使得极片基材两侧表面的极片浆料完全被极片基材所隔开,从而导致极片浆料的透过性等受到影响,降低了极片浆料的容量性能发挥。
而且,由于锂电池,特别是动力型锂电池,其极片非常薄,单面厚度约在40-60um之间,双面厚度加上极片基材的厚度只是在100-120um之间,现有技术的极片浆料分开在极片基材的两侧表面,分别独立工作。而由于极片较薄,两侧的极片浆料平铺时,对涂布精度要求很高,否则很容易因涂布的厚度不均,如图6所示,极片浆料的颗粒2大概在1—20um之间,在涂布不均时,很容易在极片基材1两侧的极片浆料同时聚集较多、或较少,造成局部微缺陷,存在安全隐患,出现短路、起火等缺陷。
另外,锂电池容量、性能等的发挥,主要依靠的是极片浆料的数量,由于极片基材采用光铜箔、光铝箔,占用了极片浆料的空间,使得单位体积内的极片浆料减少,从而降低了锂电池的容量等,或者,增大了锂电池的体积,而影响了锂电池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锂电池透过性的锂电池极片基材及锂电池极片。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锂电池透过性的锂电池极片基材制备方法及锂电池极片制备方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基材,包括基材主体,所述基材主体上设有通过机加工成型、贯通所述基材主体两侧表面的若干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的锂电池极片基材中,所述基材主体为铜箔或铝箔,为正极基材主体或负极基材主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的锂电池极片基材中,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基材主体上;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棱形、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的锂电池极片基材中,每一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为50um2-5mm2,所述基材主体的厚度为5um-0.2mm,其造孔率为15%-7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锂电电池极片,包括锂电池极片基材、以及涂覆在所述锂电池极片基材两侧表面的极片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极片基材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基材;涂覆在所述锂电池极片基材两侧表面的极片浆料通过所述通孔接触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锂电电池极片中,所述极片浆料的颗粒尺寸小于所述通孔的截面面积;所述极片浆料包括极粉以及粘结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基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基材主体;
S2:采用机加工方式在所述基材主体上制备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材主体两侧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极片基材制备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冲孔加工、落料拉伸冲孔或者落料拉伸拉网,在所述基材主体上冲出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棱形、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为50um2-5mm2,所述基材主体的厚度为5um-0.2mm,其造孔率为15%-70%。
在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极片基材制备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3:将经步骤S2制备若干通孔的所述基材主体进行减薄加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锂电池极片基材;
A2:制备极片浆料,将极粉与粘结剂混合;
A3:将步骤A2制备的所述极片浆料涂覆在步骤A1制备的所述锂电池极片基材的两侧表面,并且两侧表面的极片浆料通过所述通孔接触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栋,未经罗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1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基站蓄电池远程综合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插板式智控中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