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用电磁灶加热的陶瓷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3709.X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6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伯民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用 电磁灶 加热 陶瓷 炊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事用具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电磁灶加热的陶瓷炊具。
背景技术
电磁灶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一种电气炊具,直接让锅底产生大量的涡流,使锅体获得焦耳热,温度迅速升高,完成电磁能到热能的转变。电磁灶在加热过程中,本体不发热,也不向外界辐射散热或因外周的空气因热对流散热,所以,电磁灶是一种热效率较高的电热炊具。因此,在节能观念深入人心的当前,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欢迎。对于用于电磁灶的锅体,特别是锅底材料的选择,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必须有适当大的电阻和良好的导磁性。目前,为电磁灶所配用的锅具,一般用材选用铸铁或不锈铁。用铸铁制作电磁灶的配用锅具,材料易得,价格便宜,电阻也大,导磁性好,但是,容易锈蚀,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用不锈铁制作电磁灶的配用锅具,解决了锈蚀的问题,但要用到贵稀金属材料,价格较贵,而且从微观分析来看,存在有微量重金属元素溶入某些食物之虑。同时,用以上二种材料制成的锅具,均存在一个特有安全问题,即高频电流会因泄漏接触到锅体而流向人身,造成触电事故。因此,需对灶台台面的下面涂导电膜,通过静电屏蔽作用,以降低泄漏电流值至安全范围以内;同时对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应进行全部屏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电磁灶加热的陶瓷炊具,克服目前电磁灶配用的锅具所存在的容易锈蚀、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要用到贵稀金属、价格较贵;会发生高频电流泄漏事故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陶瓷器皿,其特征是,在所述陶瓷器皿的底部的下面紧密贴合地装有导磁金属底盘。本实用新型中,由所述导磁金属底盘在电磁灶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中产生热量然后传导给所述陶瓷器皿,由所述陶瓷器皿烹调食物。食物在烹调过程中不接触金属构件,操作者在接触锅体时也只触摸到陶瓷材料制成的部分。所述导磁金属底盘和所述陶瓷器皿的底下面用高温粘接剂粘合,这里,所述导磁金属底盘的材料优选为铸铁;也可以,所述陶瓷器皿底部的外沿设有突唇,所述导磁金属底盘的外边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紧卡于所述突唇上,这里,所述导磁金属底盘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铁。上述把所述导磁金属底盘和所述陶瓷器皿的底部的下面贴合的两种方法,均应使二者紧密接触,以利热量的传导,同时,又使所述导磁金属底盘有足够的热胀冷缩的余地,不会导致陶瓷体被胀裂的情况发生。
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杜绝了锅具因金属锈蚀等原因造成对食品的污染,更加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且使所烹调的食品风味更佳;节约金属资源;消除因高频电流泄漏而通过锅具使操作者发生触电事故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陶瓷器皿底部的外沿设有突唇,所述导磁金属底盘的外边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紧卡于所述突唇上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中:1、陶瓷器皿,2、导磁金属底盘,3、突唇,4、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导磁金属底盘2如采用铸铁制成,则可以用高温粘接剂将其粘贴于陶瓷器皿1的底的下面,并使贴合状态紧密。如导磁金属底盘2采用不锈铁制成,则可在陶瓷器皿1的底部外面设突唇3,在导磁金属底盘的外边滚压出厚度较薄,富有弹性的翻边4,然后用压力机械把翻边4压入并卡紧在突唇3上,这样可保证导磁金属底盘2和陶瓷器皿1的底外面的紧密接触。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电磁灶的灶面上,开启电磁灶,设定最高加热温度,导磁金属底盘2在交变磁场作用下恒定发热,并把热量均匀快速地传导给陶瓷器皿1,进行对食品的烹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伯民,未经宣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37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厢汽车车顶包装
- 下一篇:一种对流加热用调理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