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审评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4429.0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7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礼;林荣溪;林金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43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审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茶所用的工具,更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茶叶审评碗。
背景技术
我国茶文化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种茶泡制方法各有特色,特别是功夫茶的泡制方法更有讲究。
首先,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
其次,人们一般选用“盖碗式”泡法,其泡茶工序就有八道之多,一、用茶夹取适量茶叶(一般一泡茶7克)放置于盖碗中,用沸水冲泡;二、用盖碗盖子刮去泡沫;三、快速将茶冲倒于公道杯中,该公道杯上放置过滤器,可滤去碎茶叶,由于这第一道茶水主要是洗茶,并不饮用,故而快冲快出为好; 四、用公道杯中的第一道茶水冲洗过滤器和品茗杯;五、洗好品茗杯后,再用沸水冲泡第二道茶水,盖上盖碗盖子;六、第二道茶水通常浸泡15秒即可出水,将茶水倒于公道杯中,此过程可根据各人喜好稍做调整,觉得淡了就延长一点,觉得浓了就缩短一点;七、将公道杯中的茶水倒于品茗杯中品饮;八、细细品味茶叶的韵味之后,揭开盖碗冲泡下一道茶水。
传统的泡茶方法是使用盖碗、盖杯泡茶并进行审评,工具繁多,且操作烦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茶叶审评碗,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茶叶审评工具繁多,操作繁琐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茶叶审评碗,包括由陶瓷材料制成纯白色的碗体,该碗体的容积为200ml,碗口的直径为10.2cm。
所述碗体的壁厚为1-5mm。
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该茶叶审评碗的由陶瓷材料制成且为纯白色,因此使用者可清楚地观察到茶叶浸泡时的状态,可较好地把握浸泡的时间,更加方便实用,同时该茶叶审评碗通过与审评捞网的配合使用,极大地简化了茶叶的审评步骤,更直观、准确且环保低碳。
2、该茶叶审评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品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与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的茶叶审评捞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一种茶叶审评碗,包括由陶瓷材料制成纯白色的碗体1,该碗体1的容积为200ml,碗口11的直径为10.2cm。碗体1的壁厚为1-5mm。
参照图2,一种特制的茶叶审评捞网2包括手柄21及与手柄21连接的捞部22,该捞部22包括圆形支架221及设于圆形支架221内用于捞茶叶的网222,圆形支架221的直径为6CM,手柄21的长度为12CM,手柄21及捞部22均采用不锈钢制成。手柄21与圆形支架221一体成型。
上述一种特制的茶叶审评捞网与茶叶审评碗的配合使用过程如下:
1、冲泡:用天平称取3g茶叶,放入特定的审评碗体1内,开水冲满碗,并开始计时。
2、鉴定香气:10秒后,可用特制的审评捞网2捞取茶叶进行闻香,也可直接俯身在碗上方(不要触碰热水)进行闻香,辨认异杂、香高香低。
3、鉴定滋味:3分钟或5分钟(根据个人喜好要求)后,用特制的审评捞网2将茶叶捞出置于审评台上,用汤匙舀取茶汤进行滋味审评。
4、审评叶底:从冲泡后开始即可直接进行观察叶底的色泽,捞出后也可审评叶底。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44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