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板压合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6379.X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8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董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板压合治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板压合治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合治具为单颗产品依次压合,单次压合数量为10个,具有压合速度慢,压合数量少的缺点,故针对该缺点对压合治具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压合速度快、压合数量多的连板压合治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板压合治具,包括加热底座、用于承载产品的连板载盘和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设置在连板载盘的上方,所述连板载盘上开有与压合装置位置相对应的产品放置槽,所述压合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该压合装置均包括一压条、若干铜柱和线性弹簧,所述压条上开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通孔,该通孔连接压条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铜柱与通孔一一对应并竖向固定在通孔中,所述铜柱的下端伸出通孔,且在铜柱的下端底面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线性弹簧套接在铜柱下端,其一端抵住所述凸缘,另一端抵住压条底面。
所述压条两端均开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板载盘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定位孔,通过定位柱插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进行定位。
所述压条两端的顶面上分别放置有定位柱固定片,该定位柱固定片上开有一长腰孔,所述定位柱上端从该长腰孔中伸出,该定位柱沿其周面开有一环形凹槽,所述长腰孔的一侧孔壁卡在所述环形凹槽中,该定位柱固定片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条上。
还包括“U”形压片,该“U”形压片倒扣在所述定位柱固定片上,其两侧面和底面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条上。
所述产品放置槽的底面上开有条形通孔,所述加热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条形通孔位置、形状相对应的条形凸起,该条形凸起伸入条形通孔中,所述条形凸起的顶面与产品放置槽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铜柱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条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治具可同时压合多个连板产品,压合数量多,压合速度快,且压合准确率明显增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热底座;2、连板载盘;21、产品放置槽;3、压合装置;31、压条;32、铜柱;321、凸缘;33、线性弹簧;4、定位柱;41、环形凹槽;5、定位柱固定片;6、“U”形压片;7、螺钉;8、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连板压合治具,包括加热底座1、用于承载产品8的连板载盘2和压合装置3,所述压合装置3设置在连板载盘2的上方,所述连板载盘2上开有与压合装置3位置相对应的产品放置槽21,所述产品放置槽21的底面上开有条形通孔,所述加热底座1上设置有与所述条形通孔位置、形状相对应的条形凸起,该条形凸起伸入条形通孔中,所述条形凸起的顶面与产品放置槽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压合装置3设置有至少两个,该压合装置3均包括一压条31、若干铜柱32和线性弹簧33,所述压条31上开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通孔,该通孔连接压条31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铜柱32与通孔一一对应并竖向设置在通孔中,所述铜柱32的顶端通过螺钉7固定在压条31上,其下端伸出通孔,且在铜柱32的下端底面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321,所述线性弹簧33套接在铜柱32下端,其一端抵住所述凸缘321,另一端抵住压条31底面。
所述压条31两端均开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板载盘2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定位孔,通过定位柱4插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进行定位。所述压条31两端的顶面上分别放置有定位柱固定片5,该定位柱固定片5上开有一长腰孔,所述定位柱4上端从该长腰孔中伸出,该定位柱4沿其周面开有一环形凹槽41,所述长腰孔的一侧孔壁卡在所述环形凹槽41中,该定位柱固定片5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条31上。还包括“U”形压片6,该“U”形压片6倒扣在所述定位柱固定片5上,其两侧面和底面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条31上。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6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强化稳定性的复合式网版
- 下一篇:行星多轴热覆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