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跨音速颤振风洞试验模型表面维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6505.1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5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鹏;庞连俊;宋海瑞;赵铁铭;王标;柏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音速 风洞试验 模型 表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模型设计领域,尤其涉及飞机模型设计过程中的跨音速颤振风洞试验中飞机模型表面的维型。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在飞机模型跨音速颤振风洞试验中,采用金属梁架为主要承力构件的模型设计方法,应用较多的成型技术是采用金属梁架进行聚氨酯泡沫发泡,然后对泡沫表面进行局部镊子修整,再进行刷漆处理,这种维型方法的缺点是维型表面的强度不好,维型部分的附加刚度往往无法预计,造成模型的固有特性改变,并且,在跨音速风洞模型试验当中模型表面容易破损,往往使试验中断,延误了试验进度,造成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跨音速颤振风洞试验模型表面维型装置,所述维型装置表面不再涂漆处理,而是采用树脂粘贴表面毡于泡沫表面,提高了飞机模型的强度水平和表面光洁度,解决了在跨音速风洞模型试验当中模型表面容易破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跨音速颤振风洞试验模型表面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飞机模型1的主框架由金属梁架2组成,金属梁架2内部填充聚氨酯泡沫3,表面毡4均匀的粘贴于飞机模型1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面毡4蒙皮外形成形质量好,保证了风洞试验的顺利进行,降低了试验风险;取材方便,加工工艺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了模型加工成本,缩短了模型制造周期,加快了模型设计进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飞机跨音速颤振风洞试验中模型表面的维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飞机模的型维型是建立在阴模成形的基础上,首先,模型的金属梁架2进行聚氨酯泡沫发泡后,由于合模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除空气,导致泡沫3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凹坑跟不光滑表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进行镊子修补打磨工作,修整后,模型表面质量较好,外形顺滑,此时,用环氧树脂将表面毡4均匀的粘贴于飞机模型表面,粘贴完毕后,将模型重新固定于模具当中合模,保持环境温度在10℃以上进行压力成形,在合模后至少24小时以上方可起模,此时得到的飞机模型表面光洁度非常好。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表面毡4为一种短纤维材料,材料的弹性模量很小,对于模型成形来说,附加刚度较小,并且此种附加刚度比较稳定,可控性良好,对于模型理论计算与实际地面固有特性测试都有实际意义;无论是表面毡材料还是树脂材料取材都很方便,市面上很容易采购到,这给模型的加工提供了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型表面维型装置主要应用于跨音速颤振风洞模型设计当中,由于模型维型最后一个步骤为阴模压力成形,所以对于任何可以满足阴模成形条件的模型均可采用此种用表面毡取代涂漆处理的维型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实质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下述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65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粉管采样枪采样孔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压油管管壁缺陷检测装置